第三十八节、野外生存的装备(1 / 2)
第三十八节、适应能力
第二故乡这种感情,郑凯可能产生的比其他人早。
或者说此刻还有很多人没有这种情感。
毕竟并不是每个人的适应能力都是那么快的。
适应能力,这是一种能力。
适应能力差的人,害怕融入新的环境。
适应能力,也叫适应障碍。
有些人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
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肯定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或者看到一些事情。
适应能力是常说的,书面语叫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者环境变化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
不一定表现出。
典型的事件有岗位转变,迁居,转学,等等。
表现形式也很多,比如情绪低落,焦虑,不自信,抑郁。
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如逃学,逃避现实,偷窃,说谎,斗殴,酗酒,破坏公物。
这个东西很常见。
意识到的人,才能够想到办法改变现状,没有意识到的人,往往就沉沦了。
产生这种状态的一般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因素。
郑凯没有产生适应障碍。
是因为郑凯一直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生活的。
对于训练,郑凯一直是全力以赴的。
而且连长准确喊出了自己的名字,瞬间让郑凯找到了存在感。
所以适应障碍并没有在郑凯的身上体现出来。
但是为什么会写呢。
因为这个东西确实存在。
不容忽视的存在。
部队的带队干部,领导也在想办法处理这些事情。
多说一句,第一次带新兵的排长要注意哦。
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就完全藐视自己带的兵。
自己带的兵,以后说不定就成为了自己的助力。
兵都是一样的兵,至于带出来的兵的战斗力也是带兵干部能力的体现。
这一点很多人意识不到。
不准确,应该是意识到了,排除不了。
毕竟作为领导,还是想方设法的帮助大家排除各种问题的。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班长又开始带氛围了。
为什么是又?
这是新兵班长的常规操作。
“今天不训练。”
“终于不用训练了。”
不用猜,又是杨尚平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唉呀,班长,不用训练,我们干什么呀。”
不用猜,说这句话的一定是郑展清。
“臧其运。”
臧其运听到不用训练了,立马收拾东西去了。
也就那么一瞬间,就被点到了。
“唉。”
这回复也是下意识了。
“唉什么唉,这么长时间了,还没训练好,是不是要加训啊。”
班长立马开启训话模式。
“到。”
嘿嘿,臧其运傻笑着。
“到什么到,下次再唉,我让你唉个够。”
“等会你算一个。”
“班长,我算什么?”
这句话听着怎么有点歧义呢?
“等会拔河比赛,你算一个。”
臧其运,年纪不大,却是我们这群人里最高的。
体格比较壮硕。
“拔河比赛啊,班长,也算我一个吧。”
“再看,一个排,选人也是要看人的。”
“班长,我很强的好不。”
一如既往的自信,这是郑展清的风格。
“有多强?你能拔的过杨杰?”
“班长,你不是故意的吧,谁能拔的过他呀。”
“杨杰,你也算一个。”
“班长,拔河比赛,一个班要多少人?”
郑凯也想参加的。
毕竟郑凯感觉自己也算可以的。
“一个排十个人。”
这个时候,郑凯缺少一种意识。
那就是全排有多少人,各班有多少人,有多少战斗力,完全没有这个意识。
只会估算。
一个排四个班。
一共十个人,一个班大概两个人,多出来的两个人肯定是极其强悍的人。
其实这种思维是有偏差的。
而且偏差很大。
这是对团队人员以及战斗力不了解的错误判断。
其实有这种思想的不仅仅是郑凯,班里的其他人都是这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