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傍山而居(2 / 2)
孙韵佳感慨,“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手艺,你要不说,我都以为你就是一位老木匠!”
“这也就临时的落脚处,简单点好,等以后在家里再去弄些更好的。今晚先住着,等明日我们再去采购些,也算是一个小家了。”
孙韵佳躺在躺椅上,抬头看着天空中的星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她问道:“唐天,你觉得我们以后会在这里生活多久呢?”
唐天侧过头,看着孙韵佳的眼睛,微笑道:“这个嘛,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在哪里并不重要,等哪天腻了,我们就回家。”
孙韵佳点了点头,她觉得唐天说的很有道理。无论是住在城市还是山野,只要是两人一起,一切困难都不再是问题。
她突然想起了之前在城市中的生活,虽然便利和舒适,但却总是让人感到有些迷茫和不安。而现在在这里,虽然条件简陋,但却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和踏实。
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唐天,因为他在这里,所以她感到安全和温暖。
在这个美丽的山峰上,他们一起憧憬着未来,唐天也难得放松下来,很快进入了梦乡。
倒是一个梦入华夏的夜晚,梦中已经分不清是在工作中与同事的内卷还是那个沉迷于炼丹的少年。
或许都是吧,唯一不变的是自己还是那个自己,一些前世意不平由最初的坚守,变得模糊,直至随风飘散。
迎着朝阳,开始了新的一天。依旧修炼的是天元太华诀。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巳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巴外物矣,吾又守之。
九日而后能外生。巴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樱而后成者也。
从字面理解,入道需分为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生不死、撄宁。
但这些境界却和神念或者灵力的境界无关,这就令唐天抓狂了,或许真如书中所言,不慧者不悟,不悟者无生,无生则无蕴。
以外天下而言,可以理解为对尘世的认知和超脱。在修行中,修行者需要先认识到自己与尘世的分离,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独立性,从而开始逐渐超越尘世的束缚。
通过一定的修行方法,修行者可以逐渐减少对外界的依赖,增强自身的独立性和自由度。这种境界的修行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都需要修行者静心、专注,逐渐摆脱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书中也给出了所谓的方法: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在描述一种从表面现象到内在本质的认知过程。从“闻诸副墨之子”到“参寥闻之疑始”,可以理解为对事物认知从浅到深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是对事物的一种解读和领悟,而最后的“疑始”则表示对最初的认识产生疑问,进一步深入探索。
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哲学思考的历程,从表面现象开始,逐渐深入到内在本质,然后又回到对最初认识的反思和质疑。
简单点来说,副墨应该是要求自己熟读经书子卷,洛诵即多次诵读,有种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的道理,而后面的瞻明,聂许等还不是自己能参悟的。
怪只怪自己不是学文的,这种晦涩之语,非大才学者还真就找不准方向。也怪自己不是哲学家,从来不懂什么叫深入浅出。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汝种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多知为败。
这又是让自己不要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要守护自己的本性,保持清净的心灵,不要被外界的知识所迷惑!
耳旁的清风阵阵,那是时刻能感觉的事物,朝阳的金光,虽能照亮大地,只是眼睛一闭,也是一团黑影。
有草木的清香,泥土的芬芳,混合不远处瀑布的水气在鼻中激荡,身体中灵力丝滑的运转,仿佛每一寸肌肤都在清冷之呼吸。
而心,此刻却是杂念丛生!或许心之所向就是喜怒贪嗔痴,满足,惬意,悲缅,兴奋,悔恨……
当杂念从心头退去,心开始沉浸下来,唐天突然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中。
这和当初神念产生时的感觉不同,当时就像是一种感念的阔生,而现在则算是一种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与神念融合,而是整个五蕴融合。
道家所言的五蕴,并非单指五种具体物质或元素,而是比喻五种情况和状态,即色、受、想、行、识,也就是常说的“精、气、神”
他清晰地感受到周围的一切,风、阳光、树木、花朵、小溪……所有的事物都变得异常清晰,而且与自己的心境融为一体。
他仿佛能够看到万物的生长和变化,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节奏。
在这个瞬间,他突然领悟到了什么,他明白了“外天下”的境界。
所谓外天下,并不是指能够离开天下,而是能够与天下万物融为一体,感受到万物的生命力和变化。
这就像一幅画中,虽然画师没有直接画出人物的形象,但是通过画面的细节和色彩,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存在和情感。
同样的,唐天通过沉浸在周围的世界中,感受到了万物的生命力和情感,从而与天下万物融为一体。
他明白了生命的本质和世界的规律,也理解了人类和万物的关系和价值。
在这个瞬间,他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和自由的世界中。
他知道,自己或许真的已经达到了“外天下”的境界。那种神念可以脱离自身,以观天下的感觉。
之前神念所及,不过二三里,现在再以这个境界对周围去融合,竟能参透五里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