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乾隆诗集(1 / 2)
纪晓岚的安排很有政治头脑,一本书笼络了六个势力,以大昭寺为首的藏地,以天一阁为首的江南才子,蒙古诸部,关外老勋戚,佛教,道教。
这已经不是书了这是恩宠,随然没有送往孔府收录,但这本煌煌巨著是儒生编写的,这对儒家来说是一笔名扬史册功绩。
而且乾隆相信后续抄录的四库全书,纪晓岚一定会安排人送往孔府收录,这些乾隆不会询问纪晓岚。
乾隆向纪晓岚详细问清了自己这次来翰林院的目的,嘉庆又向纪晓岚询问起了翰林院其他的工作进程。
翰林院这么大的部门,不可能只为乾隆纂写《四库全书》这一本书,反正来都来了也该关心一下翰林院的其他工作,比如修复《永乐大典》。
虽然这一举动,原身乾隆有顺治为崇祯修陵立墓,康熙祭拜洪武收拢人心之嫌,嘲讽装十三之意。
但是这一举动,远比乾隆早期借用嘉庆陵墓木材的事情,要好些,可以接受。
“永乐大典修复的情况怎么样。”
乾隆询问着纪晓岚,可是纪晓岚听后却是愣在了当场,好像是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说起的好。
乾隆看着纪晓岚这一副难为情的表现,不用猜也知道结果一定非常糟糕,这让乾隆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纪晓岚见乾隆这已经皱起了眉,也不敢真得惹乾隆生气,将同乐大典修复的结果说了出来。
“启禀太上皇,《永乐大典》的修复进程十分艰难,以朝廷现有书籍来说只有八百来卷,大量的卷章已经流落民间。
而朝廷在征集这些卷章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并无一人响应朝廷的号召,将永乐大典流失民间的卷章送返朝廷。”
纪晓岚是回答了乾隆的疑问,但是人精的纪晓岚,那是说一半留一半模模糊糊,只说了个大概,具体的事情一个也没有说。
听到纪晓岚的回复,洪立很是无奈,民间卷章难以召返朝廷的原因,后世穿越而来的洪立不用去向纪晓岚其具体询问,也是明白的清清楚楚。
或许原身乾隆也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才会在下旨明令修复《永乐大典》之后,对《永乐大典》修复的进程不曾过问一句。
原因不外就是大兴文字狱造成,让那些文化人人心惶惶,清朝从顺治开始,顺治发起了七次,康熙发起了十二次,雍正发起了十七次,乾隆发起了一百三十多次。
这每一次对天朝上国的文化人来说都是一次灾难,每一次文字狱的发起,便会让文化人心里多上一次阴霾。
才会出现了乾隆下纸修复《永乐大典》,民间无一人响应号召将手中的永乐卷章送往朝庭支持乾隆修复《永乐大典》的工作。
这一百七十多次的文字,已经让民间的文化人已经害怕到了极点,都害怕这是乾隆想出来的新招术——请君入瓮。
通过修复《永乐大典》的借口,让民间那些持有流失卷章的文化人主动送上门去。
所以持有流失卷章的文化人都害怕,自己要是将手中的卷章交上朝廷,不会被定义为前朝余孽,给自己、家人、亲朋好友招来杀身之祸。
对于这些估计乾隆很无奈,到是洪立也不得不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毕竟让永乐大点修复是每个天朝上国人的期愿。
而且乾隆要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试图通过这件事情让天下了解此时的大清已非此前的大清。
试图通过这件事情去打碎文化人思想上的进步,试图看看能不能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那怕只有一小步,对穿越而来的洪立来说这都是一大步。
至于解决的办法,乾隆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之所以没有人敢站出来当个例子,那只能是利益小于风险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