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大战的前夕(1 / 2)
当日金联军将宁远团团围住,即将展开大战的前夕,楚凡向全体戚家军发出了一封信件。
“戚家军全体将士启。吾辈为汉人先祖嫡传血脉,千年来,屹立于世界之林,然纵观往昔,饱受蛮荒欺凌,吾辈无过人之要领,却藏无敌之决心,乘先祖之风采,含汉人之脊梁,结全民之血肉,成吉思汗又如何?完颜阿骨打又如何?何惧?今幸与众将宁远决战,誓死不退,人在城在,人亡
城亡,城可丢,气节不落,春风吹战鼓擂,看看打架谁怕谁,且与我共守此城,至一兵一卒。”
战前动员结束,就该迎战了。
次波军承包了南门、东门,金军承包了北门、西门,分工明确,开攻步调一致。
数万大军向城门推进。
当然了,明军的准备绝对也不是白干的,每个城门十五门佛朗机炮,早已蓄势待发,开始了怒吼。
“轰隆隆”随着一声声炮响,日金联军的先头部队受到了第一轮打击。
此次明军使用的佛朗机炮是辽东铁骑留下的,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武器很精良。
这是楚凡当初在朝鲜战场上改进后的百出佛朗机,装填速度快,爆炸杀伤猛,用于攻城和防守都非常有效。
次波军当初占领辽东的时候,看到了这些大炮,但是他们发现一个问题,他们不会造炸药。
他们还停留在木炭火药的阶段,是无法驱动如此大口径的大炮的,研究了半天,也打不响,最后放弃了,扔在了辽东军营的仓库里。
后来吴惟忠反攻到辽东之后,发现了这批神器,撤退的时候顺手就带回来了。
当然了,原本没想过能用得上,却在宁远迎来了此炮的研究创始人楚凡同志,很快为大炮调制了一批黄炸药和百出子母铳,这才派上了用场。
次波军是挨过这种炮的,相对聪明点,一见到大炮来袭,马上停止前进,站在大炮射程外的地方,犹豫不决。
而反观金军,明显作战更勇猛一些,顶着炮火,仍然向前冲锋,炸死炸伤不少人,但是却冲到了离城几十丈的地方。
楚凡当然不会留给他们登城的机会,数百支三眼神铳齐射,立即有无数人落马倒地。
但是后金士兵的作战意识非常的强,并没有就此后退,而是踩着前人的尸体,继续向前冲锋。
后金部队和瓦剌人差不多,挨过明军的枪子儿,但是没有连续挨过,是以一轮齐射下来,正要冲第二轮,但是马上就又收到了来自明军的礼物又一轮齐射。
就这样,打趴下,再冲锋,打趴下,再冲锋,持续到第五次时,勇猛的后金部队,也开始含糊了,这什么时候是个头?身后炮弹还在不停的落下,面前的枪子一轮又一轮,不停的齐射,后金军也有些慌了。
迟疑中,前军指挥豪格暂停了攻击,令全军后撤到安全距离,观察形势。
次波军这边,小西行长打着如意算盘。
他是和明军交战次数最多的指挥官了,很清楚明军的套路,是以从一开始受到炮击,就有意放缓节奏,不往死里冲锋,就等着后金的人拼命冲到跟前了,明军措手不及的时候才向前冲锋,减少自己的损失。
这一轮攻击虽然造成的损失不算很大,但是却打击了后金的信心,这种打法,有些吃亏啊?
后金部队和次波军有所不同,更加倚重的是骑兵。
一般来说,后进部队打仗肯定不是赤手空拳的肉搏,也是分层次的,特别是在前期攻陷抚顺等几个城池的时候,总结出了一定的攻城战术。
他们也很清楚,骑兵不适用于攻城的,所以他们把兵力分为三个层次,前军一般是推着木车,抵挡明军的枪子,一般的火铳和弓箭无法射穿。
中军一般是弓箭手,用于和敌军对射的,掩护前军和后军。
最后才是骑兵,前面的顶上去了,骑兵就可以冲到跟前,然后什么搭云梯,爬城墙,一气呵成。
但是这次被打的有些懵。
远处的时候,明军就是大炮轰,你什么木车弓箭手,都只有挨打的份,等好容易靠近些了,明军开枪了,但是明军这个枪射程很远,威力很大,弓箭手根本够不着人家,就被人家一顿齐射,如果再靠近,木车也挡不住子弹,照样射穿把人打伤。
而骑兵,还没到跟前呢,就被前面倒下的人绊住了马腿,自己摔倒的比枪子打倒的还多。
所以第一次交火,有点无所适从,眼看着烫手的山药,不知道从哪里下嘴。
看看次波军那边,很明显冲的不那么凶猛,豪格到底还是比较有水平的将领,马上调整策略,暂停进攻,观察再说。这一观察不要紧,两边就都熄火了,互相观望。
这特么就很有意思了,楚凡站在中心的高楼顶上,看着四方的敌军,也有些纳闷。
五十万大军啊,就试探性的进攻了一次,就没动静了?
安静了有大半天,还是小西行长率先打破了僵局,慢慢从东门发起了进攻,不过这次的进攻和前面不同,吃够了明军火炮苦头的小西行长,改变了战术队形,转为每隔二十米一队人,所谓一队,就真的是一队,排成竖线,向前推进。
道理很简单,分散兵力,避免炮火集中攻击,消耗敌军弹药。
这招的确很管用,一轮炮击下来,只有几个小队被炸伤炸死了十几个人,其余人由于特别的分散,很少死伤。
等靠的近了,明军开始齐射,但是由于戚家军刚刚开始训练三眼神铳的射击,精度很一般,加上敌军队形稀疏,并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子弹浪费了不少,敌军却没有消耗多少。
次波军就这样,以小队的方式慢慢向城墙靠近,不过,毕竟人一稀疏,能靠近城墙的人数就很少,到了城墙边上,也不敢向城墙上发起攻击,毕竟你云梯还没搭好,就被上面的人操翻了。
是以,靠近了的次波军,只能躲在城墙根下,依靠很少的一些掩体,暂时躲起来,等待更多的人靠近。
眼看天越来越黑,次波军靠近城墙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虽然没有掩体,但是依靠天色渐渐黑下来,城墙上的守军看不清位置,就躲在城墙下不动,也没有挨枪子儿。
楚凡见此情形,马上叫来吴惟忠,当着吴惟忠的面,画起了地图。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吴惟忠,猜到楚凡又有什么好办法了,乖巧的坐在一旁,默不作声。
楚凡在图上画下了一张城防图,和吴惟忠比划道:“吴将军,你看看这张图,和宁远的城墙形状是否一致?”
“嗯,差不多,基本一致”
“你看看比例呢?误差大不大?”
吴惟忠作为一个浙江人,从小接触的西洋信息相对多一些,对比例这个词倒是理解的差不多,默默的盘算了一会儿,道:好像东西要比南北略长一些。
楚凡按照吴惟忠的描述,再稍作修改后,吴惟忠欣喜道:“嗯,这个差不多了,大概就这个样子。”
楚凡看图画的差不多了,在地图上城外一百多丈的地方,点出了八个点,对吴惟忠道,这八个点位你能否记得住?
吴惟忠拿起图纸,仔细看,道:“楚大人,例如这一点,你觉得是离城墙有多远?”
“这个点,大概就是一百一十丈”
“那这个点就大概一百三十丈?”
吴惟忠果然也是聪明过人,一点就透。
楚凡指着一个点道:“这样吧,画的和实际肯定不可能太准确,你且按照我说的规律记住,你从东门第一个点算,这个就按照一百五十丈,然后向西门数,第二个点就是一百四十丈,第三个点就是一百三十丈,以此类推。”
“哦哦哦,我明白了,越跑越近,每个点比上一个点近十丈左右。”
“对,最后一个点,离城墙大概七十丈?”
“嗯,我记住了,接下来呢?楚大人?”
楚凡搂住吴惟忠的肩膀,耳语了一番,将一支怀表塞给了吴惟忠,说道:“你此刻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