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苏烈请战(1 / 2)
有一种仇燃烧在血液里,有一种恨镌刻在基因里,哪怕是死上千万遍,也冲不淡一丝一毫仇恨的痕迹,纵然是穿越了时空、变换了朝代,也依然不会忘记。
李泰是一个控制情绪的高手,通常情况下他的情绪管理都做得很到位,李世民最为放心和最为欣赏的也正是他的情绪掌控能力。
谁能想到他老子爹前脚刚刚离开,他后脚就情绪失控了。
听说鬼室福信跟倭国有所勾连,李泰当时就暴怒了,在金銮殿上大光其火。
“百济留在倭国的人质,绝对不会轻易放回。鬼室福信能把扶余丰接回百济,说明倭国已经参与到了百济叛乱的事件之中。”
李泰怒目圆睁、掷地有声地说道:“百济是大唐的百济,即便有人叛乱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绝不容许他国染指分毫!”
“殿下息怒。”于志宁一步走到中间,朝前一揖:“百济或有微乱,绝不至于大乱,殿下不必忧心。”
于志宁缓慢地站直了身子,云淡风轻地说道:“我大唐的守将没有一言半语传来,显然事态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百济乱不乱对大唐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于志宁自然也不怎么关心百济,而且他也不信百济能闹出多大的妖来,顶多他就是个复国罢了。
他就算是成功复了国,对大唐来说也就是少收几个税贡的钱而已,大唐的东征之战刚刚开启,这时候没必要在百济身上耗费兵力,先让他折腾几天,等大唐能腾出手来再扇他两巴掌,他就老实了。
至于李泰说的什么倭国不倭国的,于志宁直接把这俩字忽略掉了,它连百济都不如,谁把它放在心上?
于志宁这样想很正常,满朝臣子都是这么想的,无论文官还是武将谁把这点小事放在眼里?
整个大殿上好像就太子爷一个人显得有点烦躁,区区一个百济,想揍他就揍他,不想理他就不理他,值得这么气急败坏的么?
倭国就更不值一提了,在大唐的眼里他算个什么国?拿他当个事来谈,可真是给他脸了。
黑齿俗谚听于志宁这么一说,他的心突然紧了一下,百济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大唐的守将居然连个纸条都没往长安送?那自己说的话,人家能信吗?
“我是奉祢将军之命前来汇报的,我说的可都是实话,绝对没有半个字的谎言。”他急忙冲着李泰深深一揖,赶紧说道:“或许刘将军派的送信人还在路上也未可知。”
“哈哈哈哈”黑齿俗谚一句逗笑了半个金殿的人,并没有人怀疑黑齿俗谚说的是谎话,更没有人相信刘仁轨、刘仁愿会派人进京送信。
在黑齿俗谚看来,百济都有人造反了,这事还不大吗?但是在刘仁轨、刘仁愿二人的眼里,这能算得上是事吗?
只不过是百济有人离开都城另立新王而已,他们俩要么是懒得管,反正百济也是自治的,只要他们按时向大唐纳贡,他们才不在意是谁当新王。
要么就是直接出手干预,这点小事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向朝廷上表的。
苏烈两百破过两万,陆清一百二十人干翻过一万二千人,王玄策一介文人还有一人灭五天竺的战绩,他们俩好歹也是武将吧?
他们不要面子的吗?对付个百济内乱,他们宁愿战死也不会向朝廷申请支援的。
如果朝廷能收到他们两个的奏表,那一定是他们出手平定了百济的叛乱,上表汇报一下平叛过程。
李泰自然也不在乎百济,他恨的是倭国,而且恨得毫无理由,倭国与大唐隔着大海,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倭国留给大唐人的印象就是海外有个小人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长得都很矮小,仅此而已。
李泰不一样,他从骨子里就讨厌倭国,心里一直存着要消灭他的念头,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收拾他。
一个是由于没什么来往,也找不着茬,再一个自己毕竟只是太子,还不敢任性得太明目张胆。
现在总算是能揪到一点跟他有牵连的地方了,他把百济的质子给放回来了,这就足以证明他干涉了大唐的内政,那么让他亡个国、灭个种的话,没毛病吧?
“倭国把扶余丰送回了百济,说明他们是支持扶余丰称王的,也就是支持百济叛离大唐的意思,此事若是置之不理,叫天下人如何看得起大唐?”
李泰不想在百济这两个字上纠缠个没完,他把矛头直指倭国,倭国已经踩到我们的红线了,你们有点想法没有?
“殿下未免有些偏激了,区区小事不值得小题大作。”马周站出来朝上一揖,说道:“倭国只不过是放回了一个百济质子而已,若无其他举动,倒也算不得什么。”
“此言差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李泰淡定地看了马周一眼,继续说道:“倭国既已露出了苗头,我们就该有所准备才是,至少也该出兵过去了解一下情况,难道眼看着他渐成气候不成?”
李泰话说得很温柔,问题是谁家好人了解情况派部队出去了解啊?大唐的
“殿下说的是,只是小小倭国不值得兴师动众。”马周不知道太子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就跟一个小小倭国过不去了?
他只好耐着性子,掰开了跟李泰细说:“我大唐与倭国有一海之隔,此番东征征调了许多大船,且待陛下凯旋之后,再作商议不迟。”
“这如何使得?”李泰可不想等,他张嘴说道:“我们若是坐视不理,他们万一与百济联合起来,恐怕会坏了我们的东征大计。”
以大唐现在掌握的信息来说,李泰这话说得毫无根据,百分之百都是他的猜测,他怀疑倭国会和百济结盟,进而与高句丽勾结,一共抵抗大唐,所以他就要出兵。
虽然是猜测,谁又敢说一定不会发生呢?倭国明显是跟百济达成了某种协议,百济有和高句丽联合之心又是事实。
不出兵自然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实力,出兵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大唐没有大船,大船都去东征了,这时候想要去百济平叛也好,去攻打倭国也好,都缺船,没船这仗怎么打?
这时一人从容地站了出来,昂然地一抱拳,简洁地说道:“苏烈,请战。”
他们不要面子的吗?对付个百济内乱,他们宁愿战死也不会向朝廷申请支援的。
如果朝廷能收到他们两个的奏表,那一定是他们出手平定了百济的叛乱,上表汇报一下平叛过程。
李泰自然也不在乎百济,他恨的是倭国,而且恨得毫无理由,倭国与大唐隔着大海,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倭国留给大唐人的印象就是海外有个小人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长得都很矮小,仅此而已。
李泰不一样,他从骨子里就讨厌倭国,心里一直存着要消灭他的念头,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收拾他。
一个是由于没什么来往,也找不着茬,再一个自己毕竟只是太子,还不敢任性得太明目张胆。
现在总算是能揪到一点跟他有牵连的地方了,他把百济的质子给放回来了,这就足以证明他干涉了大唐的内政,那么让他亡个国、灭个种的话,没毛病吧?
“倭国把扶余丰送回了百济,说明他们是支持扶余丰称王的,也就是支持百济叛离大唐的意思,此事若是置之不理,叫天下人如何看得起大唐?”
李泰不想在百济这两个字上纠缠个没完,他把矛头直指倭国,倭国已经踩到我们的红线了,你们有点想法没有?
“殿下未免有些偏激了,区区小事不值得小题大作。”马周站出来朝上一揖,说道:“倭国只不过是放回了一个百济质子而已,若无其他举动,倒也算不得什么。”
“此言差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李泰淡定地看了马周一眼,继续说道:“倭国既已露出了苗头,我们就该有所准备才是,至少也该出兵过去了解一下情况,难道眼看着他渐成气候不成?”
李泰话说得很温柔,问题是谁家好人了解情况派部队出去了解啊?大唐的
“殿下说的是,只是小小倭国不值得兴师动众。”马周不知道太子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就跟一个小小倭国过不去了?
他只好耐着性子,掰开了跟李泰细说:“我大唐与倭国有一海之隔,此番东征征调了许多大船,且待陛下凯旋之后,再作商议不迟。”
“这如何使得?”李泰可不想等,他张嘴说道:“我们若是坐视不理,他们万一与百济联合起来,恐怕会坏了我们的东征大计。”
以大唐现在掌握的信息来说,李泰这话说得毫无根据,百分之百都是他的猜测,他怀疑倭国会和百济结盟,进而与高句丽勾结,一共抵抗大唐,所以他就要出兵。
虽然是猜测,谁又敢说一定不会发生呢?倭国明显是跟百济达成了某种协议,百济有和高句丽联合之心又是事实。
不出兵自然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实力,出兵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大唐没有大船,大船都去东征了,这时候想要去百济平叛也好,去攻打倭国也好,都缺船,没船这仗怎么打?
这时一人从容地站了出来,昂然地一抱拳,简洁地说道:“苏烈,请战。”
他们不要面子的吗?对付个百济内乱,他们宁愿战死也不会向朝廷申请支援的。
如果朝廷能收到他们两个的奏表,那一定是他们出手平定了百济的叛乱,上表汇报一下平叛过程。
李泰自然也不在乎百济,他恨的是倭国,而且恨得毫无理由,倭国与大唐隔着大海,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倭国留给大唐人的印象就是海外有个小人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长得都很矮小,仅此而已。
李泰不一样,他从骨子里就讨厌倭国,心里一直存着要消灭他的念头,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收拾他。
一个是由于没什么来往,也找不着茬,再一个自己毕竟只是太子,还不敢任性得太明目张胆。
现在总算是能揪到一点跟他有牵连的地方了,他把百济的质子给放回来了,这就足以证明他干涉了大唐的内政,那么让他亡个国、灭个种的话,没毛病吧?
“倭国把扶余丰送回了百济,说明他们是支持扶余丰称王的,也就是支持百济叛离大唐的意思,此事若是置之不理,叫天下人如何看得起大唐?”
李泰不想在百济这两个字上纠缠个没完,他把矛头直指倭国,倭国已经踩到我们的红线了,你们有点想法没有?
“殿下未免有些偏激了,区区小事不值得小题大作。”马周站出来朝上一揖,说道:“倭国只不过是放回了一个百济质子而已,若无其他举动,倒也算不得什么。”
“此言差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李泰淡定地看了马周一眼,继续说道:“倭国既已露出了苗头,我们就该有所准备才是,至少也该出兵过去了解一下情况,难道眼看着他渐成气候不成?”
李泰话说得很温柔,问题是谁家好人了解情况派部队出去了解啊?大唐的
“殿下说的是,只是小小倭国不值得兴师动众。”马周不知道太子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就跟一个小小倭国过不去了?
他只好耐着性子,掰开了跟李泰细说:“我大唐与倭国有一海之隔,此番东征征调了许多大船,且待陛下凯旋之后,再作商议不迟。”
“这如何使得?”李泰可不想等,他张嘴说道:“我们若是坐视不理,他们万一与百济联合起来,恐怕会坏了我们的东征大计。”
以大唐现在掌握的信息来说,李泰这话说得毫无根据,百分之百都是他的猜测,他怀疑倭国会和百济结盟,进而与高句丽勾结,一共抵抗大唐,所以他就要出兵。
虽然是猜测,谁又敢说一定不会发生呢?倭国明显是跟百济达成了某种协议,百济有和高句丽联合之心又是事实。
不出兵自然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实力,出兵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大唐没有大船,大船都去东征了,这时候想要去百济平叛也好,去攻打倭国也好,都缺船,没船这仗怎么打?
这时一人从容地站了出来,昂然地一抱拳,简洁地说道:“苏烈,请战。”
他们不要面子的吗?对付个百济内乱,他们宁愿战死也不会向朝廷申请支援的。
如果朝廷能收到他们两个的奏表,那一定是他们出手平定了百济的叛乱,上表汇报一下平叛过程。
李泰自然也不在乎百济,他恨的是倭国,而且恨得毫无理由,倭国与大唐隔着大海,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倭国留给大唐人的印象就是海外有个小人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长得都很矮小,仅此而已。
李泰不一样,他从骨子里就讨厌倭国,心里一直存着要消灭他的念头,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收拾他。
一个是由于没什么来往,也找不着茬,再一个自己毕竟只是太子,还不敢任性得太明目张胆。
现在总算是能揪到一点跟他有牵连的地方了,他把百济的质子给放回来了,这就足以证明他干涉了大唐的内政,那么让他亡个国、灭个种的话,没毛病吧?
“倭国把扶余丰送回了百济,说明他们是支持扶余丰称王的,也就是支持百济叛离大唐的意思,此事若是置之不理,叫天下人如何看得起大唐?”
李泰不想在百济这两个字上纠缠个没完,他把矛头直指倭国,倭国已经踩到我们的红线了,你们有点想法没有?
“殿下未免有些偏激了,区区小事不值得小题大作。”马周站出来朝上一揖,说道:“倭国只不过是放回了一个百济质子而已,若无其他举动,倒也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