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解 二(1 / 1)
杨朱的邻居家走丢了羊,邻居带着亲族前去找羊,又请杨朱的儿子一起帮他寻找。杨朱问道:“不就是丢了一只羊吗?怎么这么多人去追啊?”邻居答道:“那一片岔路太多。”过了许久众人陆续返回,杨朱问众人道:“羊找到了吗?”众人答道:“没有,羊已经跑没影了。”杨朱又问:“怎么没影的?”众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到底往哪条路跑了,所以就回来了。”于是杨朱神色凝重起来,这之后的一整天,杨朱不言也不笑。杨朱的门人感到奇怪,请见杨朱问到:“羊不过是一牲畜,又非您所有,为何因此不苟言笑呢?”杨朱闭口不答,门人因此不解。
杨朱的弟子孟孙阳出门将这件事告诉了心都子。某日,心都子和孟孙阳一起前往拜见杨朱,心都子问到:“曾经有三位同胞兄弟,游学于齐国和鲁国之间,师从于同一个老师,学成了仁义之道而回。他们的父亲问他们:‘仁义之道是怎样的?’老大答道:‘仁义之道使我先爱惜自己的生命,而后再追寻声名。’老二说道:‘仁义之道使我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来成就声名。’老三说道:‘仁义之道使我生命与声名兼得。’三兄弟的说法互相悖离,却同出于儒家。谁对谁错呢?”
杨朱答道:“有一个邻河而居的人,熟悉水性,善于游泳,以在渡口用小舟载人过河为生,所赚的钱足够养活百口人。带着粮食前来向他学习游泳的人非常多,而这其中将近一半人在学的时候都淹死在河里。人们本来是来学游泳的,又不是来学溺水的,利与害如此不同,又何谈谁对谁错呢?”
心都子沉默不语地走了出来,孟孙阳跟在后面责难道:“为何您问的问题如此迂绕,而老师的答案那么偏僻,我的疑惑更深了。”心都子说道:“大路因为多岔路而易走丢羊,探寻知识的人因为各种学说而易迷失。所学的东西在本质并没有不同和分别,只是在枝节上出现了分化。(万法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唯有归于同,反于一,至于无所为而无不为,无所得而无不得,即可。您是先生门下的首席,学习先生的学说,却未能领会先生的意思,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