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吧(2 / 2)
刘弼不禁会想着一些过往的事情,在他内心深处是希望削弱氏族力量的。
氏族在地方上的作用就是盛世吸血,乱世保底,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好,为了心中仅剩的那些良心也罢,在关键时刻,他们总是会昧着良心去做一些‘正确’的事情。
但历史上曹操因为氏族得到了兖州,又因杀了边让而导致兖州集体叛变。
大大小小的氏族,早就因为各种关系而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刘弼若是想要得到兖州,乃至于完成更远大的抱负,那便离不开氏族的支持。
百姓?
民心?
说句不好听的,在这个年代这些东西就是个屁。
百姓最多也就能够为你提供一个作战单位,勇猛一些的倒是能够顺势崛起,可这种人才有几个?
氏族掌握了几乎所有的知识与大部分的财富,他们不仅可以提供钱粮兵力的支持,更能提供高端人才的支持。
机智的刘弼很快就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正确的答案,既然打不过,索性就加入算了。
“让他们各自挑选五个人,文若负责将他们安排到军政次要位置,期限为一年,对其评出上中下三等,一上抵一下,取其中间人,上增一人,中不增不减,下减一人。”
荀彧眉头紧皱的思考着刘弼的办法,氏族并不缺少出人头地的机会,各地长官都会抢着去要他们,但却极其缺少出仕的机会。
大多数时候,一个郡三年也才只有一个举孝廉的名额,如若不然的话,刘弼的孝廉名额也就不至于被张孟卓的侄子给抢走了。
所以这个名额基本上就是被各郡豪门望族牢牢把控的,县级氏族倒也有机会去争取一下,但前置条件实在太过苛刻,要先保证大氏族这一次没有合适的人选,在保证你的关系走到位了,打赢了竞争者,得到了大氏族和地方长官的认可。
你以为的孝廉只需要孝敬父母,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就可以了吗?
大错特错,自始至终,这都是一场政治性的交易行为。
所以说,刘弼的这个办法看似不错,实则根本就不具备竞争力,他能给的,其他人全都能给,临时工的职位氏族根本就不缺少,除非……
荀彧忽然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看着刘弼。
“主公莫不是想学公孙度?”
刘弼笑着摇了摇头。
“文若此言差矣,非是我要学那公孙度,而是袁绍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讨贼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关东联军不过是他钓名沽誉的手段罢了,现在唯一还能看一下的,就是看袁术和孙坚能不能掀起一些浪花。
倘若袁绍没有被吓破胆子,能够少一些小心思,继续屯驻在酸枣,讨贼之事或许还会有些许的机会,但酸枣联军一撤,董贼必定重兵南移,等打败了袁术和孙坚之后才会考虑挥兵东进。
自从刘岱杀了桥瑁以后,关东联军便再也不可能聚集起来了,而袁绍也绝对不会心甘情愿的待在渤海那个偏僻的地方等着董贼去清算他,吾乃汉室宗亲,本该替君分忧,可现在我得先保证自己能有这个实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