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对外贸易(1 / 2)
没有复杂的结构,按说应该在大清朝才出现,但因为形势的需要,朱慈烺就放在了现在这个时候,也希望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商业中介作用。
朱慈烺早就知道会有很多大臣不满意,因为朱慈烺的这个做法是两满意一不满意。
两满意的是朝廷和茶农,因为朝廷的收购价格提高了百分之十,茶农能够获得更多的银子,他们当然愿意跟内务府的黄商进行交易。
不满意的自然就是这些官僚商人了,以前他们仗着这种优势,拦截在洋人和茶农之间,从中谋取巨大的利益。
但是他们又不是太会经营,所以在商业上没多大的建树,经常被那些洋人耍着玩儿。
但不管怎么样,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赚钱方式,现如今朱慈烺一下子要收归内务府,这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吗?
简直是不像话,为了茶叶的利益,竟然连朝廷的脸面都不要了,谁是闹得最凶的?
朱慈烺一拍桌子,你们之前的时候都已经赚了那么多钱了,如果要是没人闹事儿的话,朱慈烺也就能够忍着你们了,不会追究你们的责任。
谁知道一个个的还不知足,竟然跑到皇宫门口来闹事,这就别怪咱不客气了。
回太子殿下,闹事闹得最厉害的是礼部的刘东州刘大人,他们家里在福建有大量的良田,全部都是种植茶叶的,根据咱们收到的消息,每年靠着茶叶,他们至少能够赚到八十万两白银,是福建最大的几个茶叶收购商之一。
礼部侍郎带头闹事,这可把朱慈烺气的不轻。
尤其是听到每年八十万两白银,这仅仅是他们家里的一个景象。
江南富足,以前的时候朱慈烺没个概念,现在终于算是明白了,老百姓仅仅能够糊口,你们这些官商却能够作用那么大的利润,难怪这商业不活。
高田在旁边有些不太明白,不知道太子殿下为何硬要把茶叶交易收归国有,这岂不是与民争利吗?
按照大明朝以前的做事方式,不能够这样做事呀,朝廷做事情都是讲究脸面的,要是这样散播出去的话,朝廷颜面何存?
看你的眼神,我就知道你想的是什么,说句实话,我之所以盯上茶叶的交易,那也是做过一番调查的,如果咱们能够用内务府进行交易,把茶叶的价格能够上升好几倍,那个时候知道咱们的利润是多少吗?每年能够存获利几千万了,而不是现在仅仅有个零头。
朱慈烺是从二十一世纪来的,也知道当时的贸易是怎么回事儿,外国人喜欢喝茶,但他们那里又没有茶叶,所以只能是从大明进口。
但大明的商人行不成一个垄断,所以被外国人各个击破,各种茶叶的价格也是微薄的利润,所以朱慈烺决心改变这一切。
当然对于对外贸易,朱慈烺有两个办法。
一个办法就是把交易的权力收归国有,同时严厉打击走私,不管是多少的货物,全部全家充军,用严苛的刑法来警惕这些人。
第二个办法就是组建团队,把咱们的东西自己运到欧洲去。
这样就省去了中间交易环节,要知道大明朝的东西,无论是茶叶还是丝绸,在欧洲都是极其抢手的。
而且只有欧洲的贵族能够享受得起,换句话说这都是一些奢侈品,能够为咱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军饷和行政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