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全军为上(2 / 2)
得知韩综正奔向东兴堤的时候,诸葛恪还没从留赞阵亡、留平临阵脱逃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完全不在他的预料之中,他下意识的将责任归咎于留赞为子报仇心切,而留平怯懦,被魏军的抛石机打破了胆,没敢迅速压上,错失战机。
得知韩综的动向,他终于反应过来。
这就是一个陷阱,根本不是什么战机。
他和曹羲交战,自以为占尽上风,却不知道魏军水战能力最强的韩综就藏在附近,一直没有出手。
他当然也猜得出韩综奔向东兴堤是什么目的。
诸葛恪顾不上太多,立刻下令后军拦截韩综,同时下令全军撤退,脱离战场,返回东兴堤。
这一战已经没有取胜的可能了,现在只有一个任务,尽可能的止损。
返回东兴堤,就是最好的选择。
船大难掉头。
吴军还处在奋勇争先的状态,都想着冲入魏军水寨的事,突然转向,难免混乱。等他们调整好阵型,退出战场,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
这时,诸葛恪也接到了后军的报告。
他们没能拦住韩综。
韩综不求交战,全力航行,扯满了帆,速度极快,他们根本追不上。
远远地看见,韩综的船队中有好几艘大船,满载着拒马一类的大型器械,可能是要去攻东兴堤。
诸葛恪一听就慌了。
如果他猜得不错,那些拒马不是用来攻城的,而是用来沉在巢湖通入东兴堤之间水道中的。有了这些拒马,大型战船就无法通过水道,抵达东兴堤。
这些障碍不是不能清除,但需要时间。
诸葛恪万念俱灰。
他请来司马李衡,商量对策。
没能拦住韩综,也就意味着他无法返回东兴堤,接下来该怎么办?
李衡也很吃惊,权衡半晌后,给他出了两个建议:
上策,留在巢湖中,阻击魏军水师,等待孙权增援。
虽然损失了留赞部,他们依然有四五千人,战胜曹羲不太可能,但拦住他,不让他进攻东兴堤还是有把握的。
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孙权什么时候才能赶到,而东兴堤里的守军数量有限,能否坚持到孙权来援。
如果在此之前,东兴堤就丢了,那就完了。
中策,放弃战船,从陆路返回东兴堤,固守待援。
如此,东兴堤有足够的兵力,足以坚守一年,等到孙权来援。
不足之处在于,放弃了这些战船,就等于将巢湖拱手相让,魏军水师可以直抵东兴堤下,两面夹击。就算能等到孙权增援,损失之大,也会让诸葛恪声名扫地。
诸葛恪听完,盯着李衡看了一会儿。
“既然有上策、中现,那下策呢?”
李衡考虑了半天。“下策是放弃东兴堤,全军退往羡溪。”
诸葛恪眼神闪烁。
退往羡溪,意味着东兴堤丢了,战船也丢了,但是保住了七八千的兵力。
相比之下,上策、中策都有一个前提,等待孙权的救援。
如果孙权无法突破魏军的阻击,那他们就全完了。一旦魏军合围完成,他们想跑都跑不掉。
在野战中,他们无法应对魏军骑兵的追击。
“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魏国大军聚集于此,岂可让天子为我等冒险。”诸葛恪面不改色的说道:“放弃东兴堤,全军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