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感悟(2 / 2)
王濬解释道:“臣并不反对北军借此机会练习水战,只是希望战术更多变一些,不局限于水战,而是水陆配合。”
张华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水陆配合自然是好的,只是不宜急于求成,等熟悉了水战,再试新战术也不迟。北军虽然登船的时间不短了,练习水战的机会却不多,不妨耐心一些。”
王濬笑笑。“在芍陂练了一个多月,也算可以了。北军虽是北军,却并非全是北方人,水性并没那么差。”
张华反问道:“就算他们水性不差,还能比吴军更强?”
王濬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什么。
曹芳摆摆手,示意两人别争了。
相对而言,王濬对北军的情况更熟悉一些,所以有底气。张华是中书郎,直接参与北军演习的机会不多,相对保守些。
两人都没错,只是分寸掌握有别罢了。
“请太师来,召集相关人员议事,分析战局,验证一下各自的战场判断能力。”
王濬领命,转身去了。
张华躬身施礼,准备告辞,却被曹芳叫住了。
“将中书省的人也叫来,一起参加。”曹芳说道:“将来中书省收到各地的军报,也要能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知道轻重缓急。”
张华领命,匆匆去传诏。
在各部门召集人手的时候,曹芳又下达了一道命令,让人将郭淮请了过来。
“前方正在交战,有件事要劳烦将军。”
郭淮连忙拱手。“但凭陛下吩咐,臣万死不辞。”
“危险倒不至于,辛苦倒是真的。你率部东行,直到逍遥津一带,派人到湖边打探消息,随时回传,以便和北军送回的战报印证。人在局中,难免会有误判。你在局外,看得更清楚一些,借此机会熟悉吴军的作战风格。”
郭淮一愣,没有立刻回答。
一旁的荀勖轻声提醒道:“陛下,郭淮虽是杂号,毕竟是四朝宿将,文皇帝东宫旧臣,让他担任斥候,怕是不太合适。”
曹芳刚要说话,郭淮说道:“臣领诏。”拱手拜了拜,转离身开。
跟他一起来的王浑远远地看见,觉得奇怪,也没敢多问,跟着郭淮下了城,离开了曹芳的视线,才悄声问道:“郭公最近是不是太累了?”
郭淮摇摇头。“非也,听天子提到逍遥津,突然想起张辽,一时有所思。”
“张辽?”王浑更加疑惑。
张辽是武皇帝创业时的五子良将,逍遥津一战,名扬天下,封晋阳侯,没有一个太原人不知道的。如今身在合肥,多次外出打探消息,他们早就去过消遥津,郭淮何至于现在才想起张辽,以至于在天子面前失神?
也许只是掩饰吧。
王浑没敢再问。
郭淮却难得的来了雅兴。“玄冲,如果当时你是合肥守将,能打出张辽那样的战绩吗?”
王浑沉默了半晌,摇摇头,神情尴尬。
郭淮笑笑。“我也打不出,说句冒昧的话,令尊也做不到。”
王浑想了想。“家父尚道,谋定而后动,向来不欣赏匹夫之勇。”
郭淮一声叹息。“如果能谋定而后动,当然再好不过。可惜很多时候,根本没有机会让你去谋,不破釜沉舟,就只能任人宰割。”
王浑吃了一惊,转头看看郭淮,欲言又止。
郭淮扭头打量了王浑两眼,咧嘴一笑。“小子,你要是怕了,就别跟着我了,趁早回天子身边,做你的散骑吧。名将这条路,不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