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独立自主(1 / 2)
韩信并不是孤身前往楚国当王的,刘邦还给韩信派了两位重要人物,号称前去辅助韩信,其中一人是曹参,担任楚国丞相,另外一人便是灌婴,担任楚国将军,负责楚国的所有骑兵。
这两人是韩信的老搭档了,都是刘邦在沛县时的铁哥们,不但对刘邦是忠心耿耿,而且都能力出众。曹参是文能当丞相,统帅百官,武能领兵当将军,攻城略地,灌婴负责统帅汉军的骑兵,在刘邦军中地位很高。
韩信任齐王时,曹参为丞相,灌婴为将军。跟随韩信平定齐地,击败并杀死项羽的大将龙且,立下了赫赫战功。
韩信到了楚国,全面接收了楚国的原来的官吏系统。看着楚国的各级官吏,匍匐在自己脚下,韩信心中有说不出的快感。
楚国在楚怀王时代,韩信只在将军项羽手下,任持戟郎中,在楚国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小官,不过四年多的时间,现在就成了楚王,变化实在太大。
楚国现在基本一分为二了,以长江为界,江北为韩信,江南部分属项羽,沿江隔绝和对峙。
楚国的都城原为彭城,楚怀王和项羽都曾在这里称王,规模较大,是现成的都城,可是刘邦却不让韩信在彭城建都,而是在彭城东面不远处的下邳。
刘邦有意把现在韩信的楚国,和原来楚怀王和项羽的楚国做了区分。现在韩信的楚国面积小了很多,地位也低的多,现在刘邦已经称帝,更不允许楚国变得强大。
韩信在楚王的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朝中的大臣还没认全,就接到了刘邦的诏令,催促韩信尽快开始渡江战役。
韩信心里暗暗叫苦,自己刚接手楚国不久,手里只有刚整编的军队十万人,渡江需要的是水军,需要战船,可是这些现在都没有。
况且韩信也不懂水战啊,以前都是在北方征战,指挥步兵、骑兵都没问题。可是何曾见识过在水战,韩信甚至连战船都没见过!
可是韩信又不能不听,现在刘邦做了皇帝,韩信只是刘邦封的楚王,属于刘邦的臣子。
刘邦称帝前,韩信还觉得自己和刘邦都是王,一个是汉王,一个是楚王,是平级的。以前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破格提拔为大将军,但是韩信认为已经立过大功,报答过刘邦了,平定三秦,赵国等,韩信只肯认可刘邦做大哥,不肯称臣下,自然可以不听刘邦的命令了。
刘邦和项羽签下鸿沟停战协议后,刘邦反悔了,相约韩信,彭越一起围攻项羽。韩信拒绝了,刘邦很生气,大战在即,也只好答应再给韩信,彭越好处,这两人才同意出兵,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主力。
韩信率领的军队,打败项羽主力不久,自己的三十万齐国大军,就被刘邦用计夺走。以前楚汉相持时,韩信的军队也曾被刘邦轻易夺走。
韩信清楚自己身边都是刘邦的人,特别是那些重要将领,曹参和灌婴就更不用说了,自己这个王实在是名不副实,窝囊极了。
韩信在汉军中时,虽然是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威风凛凛。可是这些军队并不属于韩信,并不忠于韩信。韩信和那些士兵一样,都是为刘邦打工的,只不过韩信的职位高些罢了。
韩信如同现在一个集团公司下属公司的总经理,而且韩信也只是个职业经理人式的总经理,而刘邦这是这个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大老板。
韩信在职位上可以坐火箭,一步登天,但是实力上和刘邦的差距是天壤之别。韩信现在身边的人才,能力再强,不是自己用心培养提拔的,终究靠不住,自己才会处处受制于人。
-----------------
韩信早就认识到培养自己亲信的重要性,处处留心培养自己的嫡系,张猛就是很好的发展对象,就是那个让韩信遭受胯下之辱的淮阴屠户,韩信自以为自己对张猛有不杀之恩,知根知底,和汉军没有任何关系。
张猛虽然没有领军经验,这对韩信并不重要,韩信是这方面的好手,都是可以教的,韩信最需要的是对自己忠诚。
韩信现在对张猛很是信任,因为韩信对现在军中的将领不敢信任。
张猛的确对韩信很忠诚,张猛自己在军队里没有根基,只能依附韩信。况且因为之前的事,心里有愧,对韩信不但不杀自己,反而封自己为楚国中尉,更是感激万分。
这中尉可不是个小官,而是统领国都军队,负责国都安全的朝廷大员,刘邦成为汉王后,就曾封曹参为中尉。
张猛从一介平民骤然升至高位,就颇有点当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的意思了,这也难怪张猛深感幸运,对韩信忠诚无比了。
张猛虽是屠户出身,以前没接触过军队,但他身材高大,勇猛无畏,脑子也算灵活,在韩信的指点下,他进步很快,对军务很快就熟络了起来,成为楚军中的名副其实的中尉将领,韩信的心腹了。
-----------------
韩信收到刘邦诏令后不久,就带着灌婴,率军前往江东,准备渡江战役。楚国的国内事务,军队后勤等,又交给了曹参打理。
皇帝刘邦又另派十万大军,以陈平为都尉,也归韩信指挥,加上韩信的十万楚军,共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江东奔去。
韩信仔细研究长江沿线地形后,决定在乌江镇安营扎寨。乌江是一条中等宽度的河,是中部地区沿水路到达长江和江东的重要水道,在乌江镇这里汇入长江,这里江面宽阔,水流平缓,这里有个现成的很大的渡口,即乌江渡,是连接长江东西两岸的主要渡口。当初项羽逃往江东,就是选在此地,现在韩信渡江,也选在了此地,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汉军和楚军的粮草物质,可以很便利的通过乌江来运输。
韩信在原有乌江渡的基础上,又扩建了数倍,建成了一座规模巨大的水军大寨,征集新建的水军战船,通过乌江来到这里。韩信召集了楚军和汉军中,熟悉水战的将领,指挥水军在这里日夜训练。
韩信以前虽不懂水战,可毕竟战争是相通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慢慢的对水战也有了较深的理解。
-----------------
一日深夜,韩信又在大帐研究水战战法,张猛突然进来禀报,说是营外有个人求见,说是大王故人,没报名字。
韩信心中有点好奇,便挥手把人带了上来。
那人来到韩信跟前,扑通跪了下来,大哭不已。
韩信见来人身材高大,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看不清脸面,一时也想不起来是何人。
韩信走上前去,借助灯光,忽然大惊,原来此人是皇帝刘邦的通缉犯,项羽的大将钟离昧!
因项羽战败,钟离昧不肯投降,汉军悬赏重金到处缉拿,钟离昧不得已便四处逃亡,现在竟然逃到了韩信这里。
韩信连忙挥手,让伺候的仆人全部下去。
韩信上前,亲手扶起钟离昧。
钟离昧不肯起身,大声道:
“大王,我现在是戴罪之身,如若要送往皇上那里,还请现在动手,捆了在下!”
韩信道:
“将军待我一向友善,我誓不做出卖朋友不义之事!”
韩信当初在项羽军中时,钟离昧是韩信的唯一朋友,钟离昧的军衔地位虽然比韩信高出很多,但从没有看不起韩信,反而一直很敬重韩信,处处帮助韩信,这让韩信很是感激。韩信离楚投汉后,任汉军大将军。荥阳楚汉相持时,项羽中了陈平的离间计,因一向与韩信较好,钟离昧遭到了项羽的猜疑和冷落。
韩信把钟离昧安排在张猛属下,作为自己的机密参谋,非常优待。两人经常促膝长谈,亲密异常,像当初两人在项羽军中时那样。
为防止众人发现,韩信时时小心谨慎,使钟离昧远离汉军熟人等,并给钟离昧换了个名字,叫做钟勇。
从此钟勇和张猛一起,成为韩信为数不多的心腹亲信。
韩信亲率大军,已到长江西岸乌江渡,建立水军大寨,准备发动渡江战役。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江东楚军大营,楚军人心惶惶,惊恐不已。
次日一早,项羽召集诸位将领议事,范亮、项庄,孔荣、孟华等二十余人,众将到齐后,大厅一片沉寂。
韩信的军事能力,汉军的强大实力,大家是有目共睹,项羽现在刚到江东不到三个月,大家还没有从垓下大败的恐惧中恢复过来,刘邦就决定发动渡江战役,范亮、项庄虽说提前做过准备,奈何实力差距实在太大,大家感到恐惧是可以理解的。
范亮建议道:
“现在汉军声势浩大,如能劝说韩信自立,江东就能保存,虽然刘邦汉军实力强大,也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项羽失望道:
“当年韩信击败我军大将龙且后,我曾派辩士武涉劝说韩信自立,奈何韩信感谢刘邦提拔之恩,不肯听从!”
范亮道:
“此一时,彼一时,当初韩信只是想要做个齐王,安稳当个诸侯王而已,认可刘邦当诸侯盟主。可现在刘邦野心太大,竟然要学秦始皇,吞并整个天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实在太过分了!”
“刘邦在韩信军中,强行安插汉军将领,多次夺取韩信的军队。最近一次,在垓下大战后,夺去韩信的三十万齐军,早已引得韩信不满。韩信被改封楚王后,又在楚国安插刘邦自己的亲信,如曹参和灌婴,韩信现在是敢怒不敢言,早已对刘邦怀恨在心了。”
“项王现在如能再次派人,劝说韩信自立,很可能获得成功!”
“如果韩信仍不愿自立,我们就在汉军中散布消息,说韩信怨恨刘邦夺其军队,想要叛汉自立,离间刘邦和韩信的关系。”
“这样一来,不管成功与否,都将对江东有利。”
众人都点头认可。可是派谁过去劝说呢,万一不成功,有可能被韩信拿来斩杀祭旗。
孔荣手下将领薄贵站了出来,大声道:
“我愿前往!”
薄贵虽是一名武将,却也能言善辩。薄贵故乡原是江东吴郡,略通水战,也颇识水性。
如果能成功劝说韩信自立,那江东就安全了,薄贵将为江东立下一大功。
项羽、范亮等人,开始安排薄贵渡江事宜。
-----------------
长江西岸的汉军水军大营,韩信在愁眉不展。
韩信担忧这次水战失败,又更担心打赢。韩信现在功高震主,已经引起刘邦的不安,如果失败,正好可以给刘邦借口,打压惩罚自己。如果打赢了,刘邦就会更加忌恨自己的才能,更会想法限制自己。无论这场战争结局如何,都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真是左右为难,现在韩信这个楚王,实在是名不副实,太窝囊了。
韩信夜里睡不着,便召来钟离昧,两人一起在帐中喝酒解闷。
钟离昧虽然以前与韩信亲密友好,现在韩信已是楚王,自己是寄人篱下,一直是谨言慎行。
韩信不断唉声叹气,钟离昧一直好言劝慰。
钟离昧见韩信又连喝几杯闷酒,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