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萌生退意(1 / 2)
秦省和长安市历史性的创造了全国第一的奇迹,这是无法复制的,这一刻王鸿涛被全省和全国人民“吹”上了神坛!
什么“经济沙皇”、“最强省长”等等诸如此类,让全国人民对他更加期待不已,秦省人民则是欢呼雀跃都等着省长荣升省委书记,带着三秦儿女勇往直前,继续创造辉煌,恢复昔日汉唐雄风,重塑往日荣耀。
鬼谷子说过: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意思是急流勇退为佳,弓满则折,月满则缺。
如果说“逆水行舟”是一种进的艺术,那么“激流勇退”就是一种退的艺术。“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唯有大智之人才能拥有如此慧眼。
有用有舍、有进有退。“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一首禅诗,说的是插秧的过程,却蕴含着人生进退的哲理。
王鸿涛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在秦省能取得的最好成绩,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因缘际会下秦省逆流而上,短暂性的占据全国第一都宝座,等各大城市恢复过来后,必然会把秦省从神坛上落下了,因为内陆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劣势不是靠人的意志可以扭转的。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打下的江山推人“推翻”,王鸿涛肯定心有不甘,可又无能为力,所以这时候离开秦省最合适不过了。但是,这么无耻的理由和念头,怎敢和上级谈?于是,时不时的会焦虑。
该进时没进,可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遗恨终生;该退时没退,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功转瞬即逝,悔不当初。
进与退,处置得当便有了天堂之阶,处置失当如敲地狱之门。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其中学问极深。纵观历史人物命运沉浮,可窥豹一斑。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对于进退的把握不同,决定了他们迥然不同的命运:张良功成身退,萧何委曲求全,韩信被斩身亡。
由此可见,进退之道,实乃决定人生成败的大道。无论是决胜战场,还是赢得市场,或是走稳职场,都离不开对进与退的恰当把握。
进退之道,重在进,贵在退,适时的低调或退却,能使一个人更好地生存、发展和成功。
把握不好,或功高震主,或权重遭忌,轻者身败名裂,重者下狱命亡。
“武功高强的人,往回抽枪的动作比出枪时还要快……与此同理,真正做到不失时机的退却,才堪称精于此道”。
慢慢的,王鸿涛又想开了,是进是退,千万别过于难为自己,还是活得达观与洒脱一些为好,随遇而安吧,虚荣心太强了,忘记了初心使命!
正当王鸿涛重振信心,准备大干一场时,陈家忠部长的电话打来了,果然是人生际遇无常!
“鸿涛,恭喜秦省登顶,你创造了历史,我为你感到骄傲、自豪!”
“部长,只能说是因缘际会,辉煌只是短暂的,后面的压力更大,我现在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哈哈,后面的事不用你操心了,关于你的使用已经提上日程,已经达成了一致,要调离秦省。今天给你打电话,是想让你提前有个准备,把手头都事情安排好,你自己知道就行,别到处嚷嚷。”
“部长,我的嘴有多牢,您最清楚!能不能透露一下,我要去哪?”
“鸿涛,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只能等到尘埃落定。不过,你有什么想法吗?”
王鸿涛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部长,我感到很迷茫,去哪里都无所谓吧!想到离开秦省,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像是完成了使命,甚至有种被遗弃的感觉。”
“鸿涛,职务是任务的体现。有职务就有任务,有任务就有责任。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工作任务和领导责任,也就是在其位、谋其事、担其责。不管是去哪里,主要领导要谋全局、定方向、出思路、负总责,千方百计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为今后取得更大进步奠定基础。你要知道,你的舞台不只是秦省,而是全国!本来我是支持你担任秦省委书记的,但是前思后想,你还是要走出去。善谋全局者不局限于谋一隅上,老是在秦省窝着,只关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格局和眼界都会受到局限,所以我也支持你走出来,去更广阔都天地去闯一闯。”
“感谢部长提点,我就是矫情一下,故土难离!请部长放心,我会调整好心态,无论去哪都会尽职尽责。部长,既然我要离开,我想推荐几个干部。”
“说吧,今天打电话也是为了征求你的意见,毕竟秦省在你手上发展起来的,你的意见很重要。不过,省委书记一职会从外面调入,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