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1 / 2)
集贤院的身后有一座山,院落里,能瞧见山腰上郁郁葱葱,成片的树林连绵起伏。
相比较起后院女人们的诗会,在院落里男人们的聚会,就要熟络大方许多。
有一才子吟了一手好诗,是咏松的。
就如其他诗词一般,前半段写景,后半段写自己有意报效朝廷却苦无门路的愁绪。
在座与会的也有不少官员,这样的诗词,就和毛遂自荐差不多了。
如果是初入官场的,大抵会被调动情绪,心生共鸣,帮这位才子一把。
众人纷纷为那才子喝彩,京兆府尹孟温礼也笑着点头,连说几句“年轻有为”。
坐的稍远些的许守义看向身旁一位好友,小声询问:
“这位郎君文采斐然,是哪家哪姓啊?”
那好友笑了笑,说道:
“许知节啊,你外地为官几年,连最新的几个才子都不认识了吧。
他叫王昌亮,祖辈在拢右务农,到他这出了个大才子,长安城里也是数得上名号的。”
许守义笑着点了点头。
如许守义这般,为官十数载,早就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小子,有文采固然是好事,但最主要的还是得有本事。
若是没有本事的人,仅凭一两首诗词,你就举荐他当官,万一日后出了什么岔子,举荐人难道没有干系?
除了能力,又牵扯到关系,好处等等,学问讲究那是多得很。
何况,这王昌亮祖辈是农民,连寒门都算不上,若不走科举,撑死了当幕僚而已。
想要靠人举荐为官,怕是难上加难了。
但有文采,终究是件好事。
王昌亮的一首诗,明显压下了前面许多人,也把这诗会的氛围带入火热的阶段。
虽说文无第一,但在场年轻人不少,都是关中才俊,要不也没资格参加集贤诗会。
他们又如何甘心为人后呢。
立马又有一人起身,说了几句客套话,拿出了自己的诗词来,又是博得满堂喝彩。
孟温礼摸着胡子,点评了两句,也是颇为认可。
正当第三人起身欲要作诗比一下,后院里却传来了小声的嘈杂与惊呼。
“这词写的真好啊!哪位小姐写的?”
“许家的小姐?”
“好是好,就是韵律有点不熟悉呢。”
“这词牌叫唐多令,写的确实不多。”
“几位夫人都说写得很好呢。”
那后院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多,有人把词念了几句,但前院离得远,听的不是太清楚。
院落里众人面面相觑,都知道后院是几位大官大儒们的家眷聚会的场所。
女子即便是有诗词,也不一定能有多么文采斐然,震撼人心。
如今这场面和反应,倒叫他们有些意外了。
莫不是,真的出了一位大才女不成?
大家正疑惑呢,有一丫鬟从后院急匆匆的出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纸,恭敬递给了孟温礼,在身旁小声的说着话。
许守义远远的看着,对着身旁友人笑道:
“估计是唐孟道那老学究的闺女,唐小姐写的诗词了,这长安论才女,还得看他女儿。”
友人也跟着笑道:
“许知节,你女人自小也很是聪慧啊,你怎知就不是你女儿写了什么经天纬地之作呢?”
许守义连连摆手,苦叹道:
“你一说我就头疼啊,人说三岁看大,我女儿小时候也是温柔娴静的小姑娘,谁知道大了成天就舞刀弄枪,天天都往外跑,几丈高的院墙都拦不住她,哎!”
旁人听了,也是摸着胡子哈哈大笑了起来。
许平君的蛮横任性,大家也是有所耳闻的。
要不怎么都这么大了,也没几个人来提亲呢,人人家唐家的门槛,可都被说媒的人踏烂了。
许守义独自拿起酒杯,说到许平君心里就没来由的苦楚起来。
却没想到孟温礼拿着纸条上上下下看了几个遍,然后眼神古怪的看向了自己。
许守义的酒杯才刚到嘴边,心里正奇怪孟温礼看自己干什么,就瞧见孟温礼站起身来,笑道:
“诸位,方才后院出了一首佳作,且拿出来与诸位分享分享。”
孟温礼将手中纸张,递给了身边人,那身边人看了一眼,脸上露出惊讶神色来,又很快将写着诗词的纸张往下传去。
很快,议论的声响,就在人群里散开。
“嘶,写得好啊!”
“这词一出,往后唐多令的正韵,怕是要以这词为范了啊。”
“确实,古往今来未有比这更好的了。”
“只是这词……”
“女子写来,有些怪了。”
“老成了些,那位小姐,我记得年纪不大呀。”
“该不会是家里长辈的吧?”
那些人说着,许守义也并未放在心上,只是他们看完了诗词,总是有意无意的看向自己,就让许守义有点奇怪了。
纸张没多久就传到了许守义这边,许守义接过纸张,身旁有人也凑上前来,轻念出声: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随着字句年出,满是枯黄芦苇的沙洲跃然纸上,寒冷的浅水滩上,满是萧瑟。
虽未写愁,但后一句,却又是止不住的愁绪。
就这前一句,已是极好了。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许守义把最后一句,又念了一遍:
“嘶!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到了他们这般年纪,读到这样的诗词,那才是真正能读进心里去的。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许守义吐了一口气,感慨道:
“好,写的是真好啊,不曾想唐小姐小小年纪,丝毫不输大家,居然已有这般感……啊?”
他话才说了一半,戛然而止。
那下面小字写得哪里是唐小姐,分明写的是——“许平君”。
他把那三个字又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确信是许平君没错。
身旁友人也是表情古怪,看着许守义发问道:
“许知节,你何时得这般好词,也不予我说,若不是你女儿先拿出来了,待会是不是要拿出来让我出丑?”
看来友人还是比较了解许家情况的,只当是许守义憋出来的大招,不过这大招先被他女儿拿去用了。
其实大家心里想的,都是这词是许守义写的。
尤其是最后一句,“旧江山浑是新愁”,若不是有心官场,哪里写得出来呢,说白了,那就是怀才不遇的感慨啊!
这词里的字里行间那股情,哪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能写出来的。
许守义也是彻底懵了,他本以为是唐家人写的,哪想到这词竟然是许平君写出来的,不对应该叫拿出来。
他是打死不信,许平君能写出这样的词作来。
许守义拿着纸张,支支吾吾道:
“这……这,这怎么会呢?”
…………
当许守义在前院一脸懵逼,被友人们围着问东问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