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地方吏治焕然一新!休养生息之策!(2 / 2)
大明的国力,其实一直在一个勉强维持平衡的边界线上,北地开荒需要人手,北地打仗需要人手,西南边维稳需要人手,倭国运输、看守需要人手。
而工厂、国道、水利、金陵长江大桥,又有哪一个不需要人手?
可大明的人口,就连自己南边的地都还未必能够耕种的过来!
近些年来,大明的粮食总产量都是逐年上升的,其原因就是因为大明其实连耕地都没有完善的利用完。
还有不少地界是处于一片荒芜之中。
在几十年前接连的战乱之中,被打成了一片白地。
足足二十余年过去了,也没能完全的整顿回来。
人口,也没能恢复。
要知道,宋朝末年时期,人口约莫就有一亿左右了,元朝几十年,外加后面各地起义军战乱不休,到了建立大明的时候,人口也就不过五千万左右。
一直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方才恢复到了六千多万,不到七千万。
而这部分人,又大多集中在南方,北边依旧是赤地一片,所以太孙殿下的决策绝对是英明无比的。
朝中大臣根本不会反对。
而且操劳的日子过多了,总会想要过一些轻松点的日子。
好不容易大明的国力日渐昌盛。
大臣们也都想要过几天安生日子,好好享受享受。
尽管出发点不尽相同,但这一次朱允熞和大臣们的想法,却不约而同,都想要停下来安歇一阵。
只不过朱允熞想法的根源。
却是奋六世之余烈,暂时的停下,实则是为了更好的出发,为大明积累底蕴。
但不管如何,此事却是推行了下去。
………
阳山。
自陕西回来之后。
朱允熞还未曾来过阳山,而这一次终于处理完了大部分事情,朱允熞也总算是得了空闲。
来找老朱禀报最近的大明事务。
毕竟老朱可还是大明的皇帝陛下,若是什么事都不和老朱说,就自己一个人独断乾纲。
未免显得太人走茶凉了一些。
失了一分人情味,同时更是让老朱心中不免会难受一些,尽管这对朱允熞的太孙之位不会有任何影响。
但朱允熞还是不想让这位已经失去了好几个寄予厚望的儿子。
以及孙子的老人家再度失望。
无论老朱的一生功过,自然有后人去评说,作为老朱的皇孙,朱允熞现在该做的就是在老朱有生之年多陪陪他。
“皇爷爷,陕西之事,便是如此。”
阳山之上。
朱允熞先是同老朱讲了陕西一行发生的诸多事情。
引得老朱阵阵喝彩。
“好!不愧是咱的孙子!杀伐果断,有咱的风采!”
“对这些贪官,凌迟都算是便宜他们了!”
老朱对于贪官的厌恶,几乎是不言而喻。
但随后。
老朱却忍不住叹了口气。
说道:“唉,就是可惜了又一位老兄弟,不得不以他的人头,震慑百官。”
“否则,熞儿你此次陕西之行,未免就废了大半。”
当查到陕西这些贪官朝中的保护伞是傅友文时,那么傅友德便不得不死了,因为谁都知道,傅友文是靠了谁的面子,才有底气当这些贪官的保护伞。
若是傅友德不死。
日后那些贪官有样学样,找到同样地位尊崇的开国功臣当靠山。
届时,朱允熞是杀还是不杀?
并且傅友德不死,岂不是说明在朱允熞心中,百姓的死活根本没有权贵重要?
无疑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朱允熞给百官灌输的勤政爱民思想。
对朱允熞将来统治大明不利。
所以不管是谁,到了这一步,他就必须得死!
好在,傅友德足够聪明,没有让朱允熞太过为难,只是牺牲了自己,便换取了全家的荣华富贵。
朱允熞还会记挂着他的死,照拂一下他的家人。
在说完陕西之行后,朱允熞又聊起了自己打算休养生息的想法。
老朱当即一拍大腿。
赞叹道:“本以为熞儿你不懂得收手,还需要咱来提醒你。”
“没想到,你竟然能悟出这一层。”
“这些年来,大明南征北伐,方才有了如此宽广的疆域,但为了北方这片地,大明却也着实付出了太多!”
“大明国力虽然蒸蒸日上。”
“可在这紧要关头,选择停下来歇息一阵,或许比勉强发出政令。”
“带着疲惫不堪的大明走下去,要好得太多。”
说到此处。
老朱便忍不住想到,自己死去的大儿子朱标。
虽然名义上是太子。
可实际上,在老朱后面的时期,朱标监国同样是代行皇权,各个事项都处理得非常好。
若不是陕西巡抚一行,感染上了重病身亡。
应当也会选择让大明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好让大明国力发展到鼎盛。
此乃明君之选。
为什么老朱从未考虑过最像自己的朱棣来继承皇位?有一点很重要,便是老朱知道,如果朱棣来当皇帝,绝对是一个忍不住折腾的主!
而事实上,朱棣也的确如此。
作为皇帝不安稳坐在朝堂,却成日往北边战场上跑。
封狼居胥的皇帝,朱棣绝对是头一个,更是历史上的独一个!
可这样做却也有不少坏处。
至少大明的国力,在他这几十年中,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发展,因为以大明的潜力,在这几十年中,应当是有更好发展空间的。
甚至如果不是生了个好儿子,有朱高炽在朝中掌管大局。
说不定这大明还真有可能被朱棣折腾的破产。
永乐盛世,文治武功的确不凡,但要说在经济上嘛,却根本没有正常的发展,得在永乐之后才缓缓达到鼎盛。
但到了哪个时候……
大明也就开始随之由盛转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