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旋转门(1 / 2)
“之前我们在讨论,朝廷行政机构去贵族化的时候,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注意到。”封语哲看向了还处在呆呆状态的钟桦。
“还有什么没注意到嘛,原因什么的不是都已经说过了吗?”说着迅速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中搜寻了起来。
“不用找了,我要说的不是这些。”封语哲连忙摆了摆手。
“我们在进行去贵族化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假如贵族从朝廷中被踢出去了,该由谁来接替他们的位置?”
“全国这么多人,只要设计一定的选拔制度,我记得士人或者是说读书人这个群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存在了,只要假以时日,总还是能找到的代替他们的人吧。”钟桦思考了一会随后答道。
“是的读书人,这个问题没什么太多的选择与争议,行政其实是一个有很高门槛的工作,普通的这些百姓自然无法承担,大字不识几个,皇帝的诏令下来,结果连看都看不懂,这必然不行的。”
“既然有了目标群体,下一步就是进行系统的设计,读书人这么多,有好有坏,不可能全部能做官,必须得有一个筛选的方法,你觉得该用什么方法来挑选这些读书人更为合适。”封语哲继续问道。
“当然是考试呀。”钟桦想都没想就说了出来,他又再一次回想起了自己被无数考试所支配的恐惧。
“考试确实不失是一个好方法,但其实又不是一个好方法,你要选拔的是拥有治国理政才能的人,但对于这些东西,不像是数学,说实话是很难被量化的,即使是进行考试。”
“由于缺乏标准答案,考官对于答卷的看法必然也是有巨大的主观因素的。”
“你想想古代在进行技术传承时往往使用的是什么方式?”封语哲说着还指了一下自己和钟桦。
“师徒模式?由师傅来评价徒弟?”钟桦在以前的历史中学到过这方面的东西,但在记忆中这种模式应该是有些巨大的弊端,并逐渐被淘汰的。
“就是师徒模式,这其实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一种选人模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的老人,才能尽可能准确的分析出一个人是否有相关的才能。”
“也就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汉朝发明了三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以及任子制。”
“老师你说的这些我知道,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这些体系都有些巨大的问题。”听到果然是他之前想的那几个答案,钟桦忍不住打断了老师的讲话说道。
封语哲笑了笑,收起手中的折扇,放在嘴前,对钟桦做了一个不要说话的手势,“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这个问题我之后会解释的,等我先把这里讲完。”
听老师这么说,钟桦也只好点了点头,继续认真的听了起来。
“所谓察举制,很好理解,察就是考察,意思是考察人才。举则是举荐,意思是将人才举荐给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