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群道(1 / 2)
很多时候,世人往往把道家和道教混为一谈。
道家与道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习惯上有时也称道教为道家、黄老。严格来说,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
“道家”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
他们在思想理论上都以“道”为最高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鬼神信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被称作道家。
至于“道教”,则是一种宗教实体。顾名思义,“道教”的意思即“道”的教化或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道”,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
蓝星历史上,不乏得道高人脍炙人口的传说逸事。
早一点的有汉代张道陵,东汉葛洪,近一点有希夷真人,吕祖,林灵素以及张三丰。
自太宗灭佛,尊武当为国教之后,佛门势力被大大打击,民间也多有崇道之风。
清玄等人回归蓝星后,翻阅大量前人典籍,不管是《南华经》、《阴符经》还是《周易参同契》,虽不涉及灵气吐纳、运转之法,但在肉身修炼、道心打磨、心灵修持方面,还是给这些翻江倒海的紫府修士触类旁通,豁然开朗之感。
这些先人虽受限与无灵环境,早已化为黄土,但是求道之心坚定,对自身的审视,道性的打磨都横贯古今。
如是生在灵玄,个个都得是紫府,甚至突破紫府之上的境界也尚未可知。
便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娱乐信息冲击感官,大顺深山老林也存在一批苦修之士,不练气而练心,不修灵而修真。
这些求道之心坚定的道人无疑是一批宝贵的财富。
仙道前路尚待开辟,这些有着灵气供应,日后保底练炁的真道之中,不知有多少惊才艳艳之辈,不知日后能开发出何等惊艳的修法。
正所谓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瞎子以耳代目,所以听觉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眼光锐利。
蓝星无灵,故蓝星道人对于心性的修行探索也胜过灵玄修士一筹,取长补短,互有增益。
清玄在回归现实后,便接联系现任道教协会的会长,武当掌门虞老真人,一番论道,便是清玄也受益匪浅,有拨云见月之感。
道人不像曾经的僧人不事生产,都是在道观周围开垦田地,种植五谷、蔬菜。
武当、楼观道、阁皂宗、全真道这四大门派各自从自家主脉、支脉、别传之中挑选优秀弟子、修道种子,入住清玄的洞玄灵真天。
一边开拓灵田、种植灵草灵树,一边吞吐灵气,打磨肉身境界。
在洞玄灵真天大型灵脉的充足供应下,三百余名大顺朝道教最精华的道人都已初步淬炼了皮肉。
武当洪太安,楼观道钱希夷两名二十多岁的年轻道人一骑绝尘,皮肉大成,触摸到了筋骨境界,冠绝道门年轻一代。
年已过百,原本时日无多的虞老真人被清玄以法力细细调理身体,清除五脏六腑积累的毒素,平日又有灵气滋润。
如今仿佛焕发了第二春,面色红润,讲解经义的声音中气十足。
“《阴符经》有言,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朵听到杂乱声音就会精力动摇,眼睛迷于浓艳色彩就会神光松弛,嘴巴不停多说就会内气散失,精、神、气一伤,就会心绪迷乱。”
“但是,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静观自然,心归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