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35章 病毒的敌人未必是朋友,也可能是消毒水(1 / 2)
严格来说,李素上一次离开雒阳,是26年的冬天。那次他离开雒阳后,去会稽盘桓准备数月、随后就踏上了东渡扶桑巡狩的旅程,连任期加路上一共三年。
不过,事实上26年那段时间,李素大部分时候也是在陈留郡的汴梁赋闲休假,给岳父蔡邕“守孝”,一整年里来雒阳跟刘备见面商讨国事的时间,加起来也没俩月,雒阳城好多地方都没跑到,尤其是远离政治中心的雒阳新城。
那地方就相当于后世的雄安新区之于京城,很多在京城机关工作的人,几年都未必去一趟雄安。
所以李素对雒阳的市容、城建情况,其实已经很陌生了,很多认知,都是停留在24年以前,也就是天下刚刚平定那两年。
这六年,是朝廷休养生息、任由经济自由发展繁荣的六年,也是还清国债的六年。雒阳的变化当然是非常巨大的,足以令李素这种有心理准备的人,都大为震撼。
尤其李素此次回京,走的是孟津、成皋之间的河洛渡口,由黄河水路转入洛河。而不是跟26年那几次、图省事直接走的南边陆路的虎牢关。
走虎牢关和走河洛水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虎牢关陆路是军事要隘,不经过雒阳的新区,而水路恰恰要经过新区经贸工商最繁荣的区块。
多年不见,洛河河口边的两岸,已经是堤防严整,水车处处。洛河的河水甚至被大量分割引渠,汇入一条条分叉支流,以最大可能充分利用河水冲击的每一份水能,来驱动各种水车作坊。
洛河两岸还挖出了无数巨大的蓄水池,既可以储存工业用水,也可以调蓄水位、流量,确保丰水季和枯水季的流速、冲力差距尽量平缓,调峰蓄谷。
当然,这些复杂的工程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对于洛河河岸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防汛的难度也有所提升,一旦遇到水位暴涨的年份,决堤的隐患点数量也增多了。
不过好在民间非常舍得投资,李素行船经过时,看到的洛水最下游两岸,竟然都修起了石头质地的堤坝,还用了三合土的粘合剂,有些地方则是用上了罗马水泥填缝。
这个手笔,至少是后世宋朝开始、在南方修海塘的工艺了,在钱塘江,以及长江口的华亭县,才有这么干的。
如今才21年,李素居然在大汉首都雒阳看到了这样的水利堤防,不由颇有穿越感。
在有李素和诸葛亮加速时代科技的情况下,汉朝人有宋、明的水利科技生产力,这本身不奇怪,李素奇怪的是朝廷居然拿得出那么多钱,毕竟这些年朝廷可是一直在还统一战争期间欠下的国债呢。
雒阳城那预期要耗资五十亿的高架石质引水渠都没修,居然洛河的水利堤防就先直接修成石质的了?
李素行船经过时,忍不住停下来,派人查问情况、了解民情。
不过,他也并没有机会被瞒住多久,毕竟丞相回京,多少地方官员都会一路接待迎送。李素随口一个问题,不出几分钟就有河南尹亲自来汇报。
河南尹这个职位,近年来也是换了两三茬了,基本上短则两三年,长的任期也不超过五年。
毕竟这是要平衡各方利益的肥缺,刘备刚刚统一时,少不得留给那些曾经在刘协朝中任过虚位高官、后来归顺刘备的老人们筹勋。
直到近年来,天下彻底安定休养生息久了,当年刘协朝廷里当过官的老人退休的退休,养老的养老,刘备才把司隶地方官都换成关中、益州、荆州这些核心地区的来的元从旧臣。
这一任的河南尹,乃是益州人杨洪,他今年也年近四旬了。历史上他还要再过十年、到五十岁左右,才当上蜀郡太守。
如今却是提前飞黄腾达,他是在李素启航东渡后的第二年当上河南尹的,所以李素不知道,杨洪刚来迎接的时候,李素还惊讶了一下。
谁让杨洪这一世站对了队呢,当初也算是地方行政官员系统里、最早支持李素和刘巴一系列变法的,现在当然也配得上做河南尹了。
杨洪只是一个缩影,从中也看得出,这一世那些益州拥汉官员得到了多少好处。
作为皇帝起家的根据地,那儿的官员只要有眼色、做事稍微靠谱一点,最后都能出川做大官。
此时此刻,面对丞相的垂询,杨洪当然是对答如流,把河南尹近年来的情况、政绩悉数汇报。
对于丞相最关心的水利和基建问题,杨洪解释道:“这些堤防和其他水利设施,并没有额外花费朝廷的钱粮。
都是因为雒阳新城近年来工商发展迅速,需求巨大。民间工场主为了更好利用水能,自发筹资兴修的。
后来还是陛下仁慈,让工部核查,修成石塘之后,对于朝廷的漕运也有一定的好处,所以朝廷主动补贴了三成的工价。”
一般在水利工程里面,灌溉、航运、水能的三方之利分配,是个五三二的比例,刘备朝廷在这方面有经验,那时候在益州,修缮都江堰、新建乐山堰,都是这么个出资比例。
不过雒阳周边地区,因为是国家心腹中枢,第一产业比重肯定会低一点,本地农业生产不太重要,主要是种蔬菜,而粮食全靠外运。
所以,修河流水利的获益,就主要是航运和工商两方面得益,农业灌溉要排最后。
但河洛水运也不都是朝廷的官方漕运,也有民间商运,大家都有好处。这么一折算,朝廷承担三成就已经不少了。
李素在杨洪的导游下,沿着洛水一路参观视察,发现这儿的水力锻铁、木材加工、石材切凿等等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如今大汉的巅峰状态,三类工坊加起来,竟有上千家。
显然是因为雒阳周边近年来连续搞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拉动非常猛烈,所以民间工商投入也形成了乘数效应,投资越滚越大。
这种场景,让李素颇有几分穿越之感,似乎回想起二十多年前、他穿越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某某新区全城几十万民工、几千台塔吊、几万台挖机”的场景。
无非是后世的挖机塔吊,到了这儿变成了木材石料钢铁的水力加工作坊。
同样是搞建设,当初汉灵帝的时候,重用宦官、欺上瞒下、两头盘剥,搞得天下民穷财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