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请大师教我(1 / 2)
但现在只有朱棣和道衍和尚两人,朱棣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因为朱棣能走上造反这条路,有一大半功劳是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本名姚天僖,字斯道,这个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他还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黑衣宰相姚广孝。广孝这个名字,是靖难成功之后,朱棣赐予,以示荣宠之意。
年幼时,姚广孝在苏州妙智庵剃度出家,开始精研儒释道三家之学。学有所成后,又学习了天文地理、阴阳术、兵家之学,可谓博采众长,集多家学识于一身。
年纪稍长,姚广孝便四处游学,曾与明初儒释道家的学术领袖王宾、高启、宋濂、苏伯衡等人坐而论道。
相术大师袁珙见到姚广孝后,对朋友说,“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刘秉忠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特殊的人物,身为汉人,却帮忽必烈出谋划策,灭了南宋,屠杀了无数的同胞。在汉人眼里,刘秉忠就是为世人所不齿的汉奸,留下了万世骂名。
别人以为袁珙是在骂姚广孝,而姚广孝则认为不然,在姚广孝眼里,刘秉忠可是位牛人。
元朝国号就是刘秉忠向忽必烈建议,采用《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将蒙古国改为“大元”。
刘秉忠不仅仅帮忽必烈出谋划策打天下,还在元朝推行汉法,他向忽必烈上万言书,阐明“马上取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主张,说服忽必烈沿袭周礼,推行科举,推荐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进入朝廷,使得忽必烈得到了汉族读书人的拥戴。
另外刘秉忠还帮元朝建立了元上都和元大都。
凭借这些傲人地功绩,刘秉忠去世时,获封“文正”的谥号,这个谥号是对文臣最高的褒奖,类似武将获封“忠武”。
当年,大明首辅李东阳已经病入膏肓,躺在床上进气少,出气多时,听闻朝廷给自己的谥号是“文正”,两腿迈进棺材的李东阳,硬是从病榻上爬了起来,向着皇宫磕头谢恩,由此可见“文正”之尊贵。
就这样的能力,妥妥的牛逼克拉斯,试问谁不想成为刘秉忠?
袁珙的话犹如为魔鬼打开了大门,让姚广孝走向犯罪的深渊,他就开始寻找机会,寻找明主,想因缘际会,成就一番伟业。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薨逝,朱元璋下旨挑选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看到朱棣的第一眼,就认为朱棣龙行虎步、日角插天、视瞻不凡,将来必成一番伟业,于是主动上前结识朱棣,说出了一番“臣奉白帽著王”的豪言壮语。
白帽著王,就是在“王”上加“白”,正是“皇”字。
朱棣听了之后,说不心动那是假的,历史上的皇子有哪个不想当皇帝?更何况朱棣本来就是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