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圣贤学院(1 / 1)
吉礼包括郊祀、大雩、朝日、夕月、方丘、祀社稷山川、享宗庙、祭孔、祓禊,祭祀的神祇如下。凶礼包括丧礼、葬礼、致奠。
宾礼包括接见、宴请外宾。军礼包括乡射、大傩、讲武、告齐太公庙。嘉礼“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
历法是儒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礼记·月令》。冬至祀昊天上帝,夏至祀皇地祇,孟春祈谷祀昊天上帝,孟冬祀神州,孟夏雩祀昊天上帝,季秋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
儒教服饰是指《周礼》中的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之天道。
冕服体现了“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的吉服。祭天在礼经里有严格的服制规定。《周礼·春官宗伯》:“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唐朝《郊祀议》曰:“孔子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此万世不易之法也······其服物制度,古有常仪,愿罢一切伪饰。”“郊以祀天,祀天而必法则其所垂之象,使凡吾身之所被服、吾身之所乘驾、吾礼之所施设文饰,莫非天之象焉。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祭天服饰象征着上天垂象、天象,所以天子祭天要穿十二纹章衮冕。三公之冕九,祀、火、毳、藻、绣、爵弁等冕六,韦弁、皮弁、玄冠,合上九。三孤自祀冕而下八,无火冕。公卿七,又无毳冕。上大夫六,又无藻冕。中大夫五,又无皮弁。下大夫四,又无爵弁。士服三,祀弁,爵弁、玄冕。庶士玄冠。
儒教的主旨是“圣人神道设教”,其基本信仰是“仁”,即人人友爱。“礼”是实现“仁”的基本途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先儒有言,礼之始也则自天子出,礼之终也则与民由之。与民由之然后礼达而分定,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则必有以为之教者,然教必以祭祀为主者,以神道设之使民知畏敬故也。由是观之,则圣人制为祭祀之礼者非但以致吾之诚、报神之德而已也,而实因之以设民之教,使咸安其分,尽其职以报乎上焉。”除了礼教仪式以外,还有合于天理的修身致诚之道。
谶纬神学是流行于华夏两汉时期的一种儒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