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大罗天境(1 / 1)
正因万物本体相同,所以物与物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因而能相互转化,臂可为鸡,马可生人,流转不息。葛洪继承和发展了《庄子》“化“论的第二个含义,即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他以实例为证,说明万物禀气而生,可相互转化:“若谓受气皆有一定,则雉之为蜃,雀之为蛤,??鼍之为虎,蛇之为龙,皆不然乎?“葛洪用当时民众普遍相信的传说,来说明万物能够相互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万物源于“道“本体,感“气“而生。
在庄子哲学的基础上,葛洪发展了“气“的哲学内涵,认为气的流转(即“化“)能使物体的性质发生转移。万物本体的同一性,使得物与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增益,这成为葛洪神仙思想和炼丹等宗教实践的理论基础。葛洪谓:“余数见人以蛇衔膏连已斩之指,桑豆易鸡鸭之足,异物之益,不可诬也。??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盐卤沾于肌髓,则脯腊为之不烂,况于以宜身益命之物,纳之于己,何怪其令人长生乎?“在葛洪看来,蛇衔膏与手指是不同之物,而能使已斩之指重续;金玉与人体也完全不同,却能让尸体不杇,这些都是异物可以相益的佐证。葛洪认为人与万物皆禀气而生,亦可相互转化,“人之为物,贵性最灵,而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为猿,为沙为鼋,又不少焉。“
那么人利用“化“的规律合成金丹也可增益于人,使人长生便顺理成章了。这也是葛洪炼丹这一宗教实践的理论支撑。葛洪论述道:“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葛洪认为物质间“气“的流动,具有使物质的某种性质发生转移的作用:五谷延续人的生命,神药却老延年,都是五谷、神药之“气“(性质)转移到人体的作用。但五谷和神药之“气“有容易腐朽的局限性,因此人虽得其“气“却不能长生。只有炼制服食金丹这种具“毕天不朽“特性的物质,才能使人超越肉身存在的局限性。这也是葛洪反复论证草药不如金丹的道理。
可见,葛洪在承认“道“为宇宙本体的基础上,丰富并发展了“气“的概念,以“气“的流转阐释了庄子的“化“论。在此基础上,葛氏认为不同物质的相互转化符合自然之理,进而论证了物体性质的可传递性,说明了金丹可补益于人的道理,并认为人可以掌握并利用此种规律来实现生命的无限延伸,最终演变成了对人生命永恒之可能性的论证,成为其构建道教神仙信仰和宗教实践的基石。
对《庄子》“齐死生“论与道教神仙思想的调和。葛洪《抱朴子内篇》中对人生命永恒之可能性的论证,目的在解决道教的核心问题--死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