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类型 > 落难情缘 > 9029章 无一不是相(5)

9029章 无一不是相(5)(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抗战:开局签到土匪窝屠了黑云寨 比肩神明 我,准仙帝,加入聊天群 师从埼玉的赛亚人 崛起,从截胡蒋南孙开始! 四合院:从胡同串子到一级工程师 四合院:我有无数分身 斗罗:武魂风暴龙王,震惊比比东 灰烬神主 红楼:拒卖秦可卿,召唤并州狼骑

四摄法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学大乘菩萨道只有牺牲自己,布施出去不要求回报。

爱语第一是要关怀别人,要跟人家讲话,不是不讲话。

第二是所讲的话要别人听得进。

利行是所作所为都是利于人家的,不是利于我的。

同事更难,为了要教化人家,即使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只好去做,慢慢把他哄上路,所以跟他同事,他喜欢做的事你陪着他做。

四摄法是菩萨的道场,由此才能包容众生。

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

多求学、多听、多研究就是多闻。有人听经一耳进一耳出,自己觉得已经懂了,但是不能如闻行,听到的道理,不能变成自己内在的心性行为。

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

一切修行是要降伏我们的妄想狂心,伏心就是《金刚经》的第一段,须菩提问佛要怎么样降伏其心,就是降伏妄想心念、烦恼。

能降伏其心就是道场。把妄心分别心真降伏了,智慧就开发了,若一切佛法得正观,不会得邪见。

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

佛学的重点就是三十七个菩提道品,是大小乘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刚开始至少要把名字和数字记清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我反复讲过很多次了,次数都记不得是很严重的。

三十七菩提道品,基本是建立在四念处上,这是修行的第一步,一切禅定都从这里来,我们都讲过了。

这三十七菩提道品,虽然是属于有为法,但是佛法是讲无为,讲空,《金刚经》上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怎么空,怎么达到无为呢?

记得有句诗:“有为须极到无为”。意思是说,把有为法修到家了,自然达到无为法空的境界。

所以大家不要自认为是修大乘法,修空的,小善小事都不为,那就错了。

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

四谛是苦集灭道,是学佛的第一步。

世间皆苦,是苦谛;众生以苦为乐,抓住痛苦当快乐,是集谛;要解决痛苦,灭尽苦、集就得道了,是灭谛和道谛。

人类,甚至说一切生命,有个共同的目的是离苦得乐,都想求得享受求得快乐,事实上三界众生都是以苦为乐,把轻微的痛苦当成最高的享受,这就是所谓众生的颠倒。

例如你去按摩很舒服,其实按摩是轻轻打你,打重了你就痛苦了。所以说世间一切皆苦,没有错,没有说谎,懂得如此,才真正解脱得道,离开一切苦得究竟乐,这是佛法的真义。

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如果抽出《维摩诘经》这一句话来考试,要吃苦头了。

大家都会念《心经》,对不对?其中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同这句话一样,包括了十二因缘。

你们十二因缘记得清楚吗?如果连这些基础的名词次序都背不出,还觉得自己学问思想非常高,那才是莫名其妙。

恐怕有些居士不了解十二因缘,我再讲出来: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这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管三世,前生、现在、来生。大家谁记得妈妈没有生你之前在哪里?都记不得了。

现在把过去切开,一个人一念之间来投胎,生不知从哪里来,死了会去到哪里,有没有把握?也不知道,统统是无明,就是莫名其妙,就是糊涂。

不要说生死哪里来去了,你们明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念会是什么,你有把握没有?

绝对没有把握!那个念头怎么来怎么去都不知道,所以叫作无明,这是道理上的无明,什么都不知道,没有光明,没有智慧,一团黑暗。

一切众生是怎么来投胎的?就是行,行就是动,念头一动就来了。

这个动力的前面是无明,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样动的。

如果明了就不是十二因缘,是得菩提了。

贪瞋痴慢疑,一切大烦恼、小烦恼、随烦恼,统统是一念无明。

有念,生命这一念不知到何处来就是无明。

佛经说:“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

人发了脾气,起瞋心,就有障碍了。

又说:“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怨天怨地,愤世嫉俗,对任何人都不满,对环境也不满,种种埋怨都是瞋念。

有很多人学佛,佛经读得很熟,佛学也讲得很好,文章也写得很好,样样都会,但是事情来了就不行了,结果是在那里自欺欺人。

贪瞋痴当中,瞋是最大的无明。小说《济公传》中写到,济颠和尚有天喝醉了,半夜里起来就大叫,“唉哟!不得了!无明发啰!”

把大家都吵醒了,众和尚要追打他,他就跑,结果回头一看,庙子失火烧光了。

原来他是要告诉大家,火要来了,又不好明讲。

火就是瞋心,瞋心就是无明。

无明缘行,我们投胎的动力是行阴。你们打坐念佛为什么杂念妄想去不掉?现在应该知道了吧!我已经讲明了嘛!

因为行阴没有停止啊!它永远都在动,没有办法,等于我们睡觉时血液循环没有停止。

我们不能得定,不能专一,就因为行阴的力量大得很。

无明缘行,一念无明引起这一股念力,它动性不停。

行缘识,一有行动又引起中阴的意识,我们思想意识不能停,因为行阴动了,缘就是连锁的关系,,。

中阴意识看到男女两个有缘的,三缘和合入胎了。

识缘名相,一般人称名相就是胎儿,因为四大就是相,变成了有形的肉体。名相缘六入,胎儿在母体中起变化,有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入,有了生命。

六入缘触,触是内外接触起了知觉感觉的作用。

触是身根来的,有了身体就有感受,譬如穿了衣服觉得冷或热,是触。

触缘受,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触是讲起作用,你两手合拢来感觉到是触,你手合拢觉得暖还是冷,到心里头去了,身心两个发生关系,那是受。

感与受不同,那能够感的是触,受是连到心里。

触法有时不一定连到心里,也就是生理上叫触,可以说是医学上讲神经的反应。

如果我们某一部分神经麻痹,神经反应我们感觉不到,但那没有麻痹的神经还活着的,触法还在,只是你心里可没有受了,所以触跟受是不同的,否则会觉得差不多。

因为受,好受的就爱,受的爱,爱得要死就要抓住。

爱缘取,我要这个茶杯、这个手表,要抓。

这世界上越抓紧就越会飞掉,求不得苦嘛!人生有八苦。

你越想求它,它越厉害,同物理一样,向心力有多强,离心力就有多强。

天下事有时你不想抓它,它偏跑来了。

爱别离苦的背面就是怨憎会苦,你不要的它偏来,你不愿意见的人,一转弯就碰见,跑到厕所里还碰见哩!喜欢看到的人偏偏写信不回,是不是?人生就是这样。

取缘有,因为抓住有,所以构成了偶然暂时属于你的,这就是有。

其实没有真的有,一定会散去的。

所谓“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爬高了一定要下来的。东西啊!钱啊!累积多了一定散掉用掉,很多钱也是替别人累积,儿女也是别人啊!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只要有生命,总有一天会死亡的,所以有是抓不住的。

有缘生,生缘老死。

死了呢?一念无明,无明缘行,又来投胎了,这叫十二因缘,是圆圈。

所以要想修行得道,就要断无明,也就是要断见思二惑,断惑就证真,证到真如就得道了。

所以基本上无明一念空掉就得道了,以小乘来讲就得阿罗汉了。

大乘的菩萨还要进一步做到《心经》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你以为切断就得道了吗?

错了,那是小乘偶然的,等于“抽刀断水水更流”,是假的空。大乘菩萨毕竟空,不需要断去无明。所以断惑证真是小乘法门,大乘菩萨没有讲断,非断非常。无明没有断,而是转无明而成真如,转识成智。因为无明本身是空的,它不停留的,用不着断它。

所以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所谓尽就是断,不需要断就空了。《心经》这一带一路悟到底,“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就是菩萨境界。

维摩居士这里也讲:“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你这才会晓得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一念无明怎么样缘起而来?它自性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本来不存在。

所以“缘起是道场”,十二因缘同无明,乃至最后老死皆无尽,不需要你去断它,是它来空你。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

小乘的修法是要断一切烦恼,断惑证真。

维摩居士说烦恼本身就是道场,因为烦恼本空嘛!烦恼是心态的相状,你不被现象所束住,那个心态是本来清净,本来是实相,你知道真实。

所以“烦恼即菩提”这句话,也在《维摩诘经》里。

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

他说,不用离开一切众生,众生主要指人类社会。

你要跳出红尘,离开这个社会,你想躲到哪里去?

你说自己什么都不要了,只有青山绿水,自以为很解脱,但是都被这些颜色困住了,是更红的红尘。众生世界本身就是道场,用不着逃避。

如果没有众生,也不需要成佛了。

既然没有众生,自然不需要度众生了,何必成什么佛呢?有人感叹这个世界太乱,我说就因为世界乱你才有事可做,世界不乱你还有屁用?

因为有众生所以才要成佛度众生嘛!没有众生你成佛干什么?没有对象了嘛!

一切法是道场,如诸法空故。

一切法包括了魔法、外道法。如果魔法、外道法不在一切法之内,逻辑上这一切法就不能叫一切了。

善法、恶法、有为法、无为法……无法而不在内,才叫一切法,而一切法皆是道场,因为一切法自性本空。

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

学宗教的人都很迷信的,讲有魔啊!有鬼啊!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得像真的一样。实际上魔在哪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住手!这是你师弟啊!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退婚?好啊,我要把你家买下来 重生灌篮2012 不可思议穿越 无限斩杀 哈利波特与乱入的少年 哈利波特与亚希伯恩 我的轮回大世界 您的黑粉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