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 2)
回归于朴,须剔除仁义的伪饰,去掉智巧的较量,提倡恬淡无为的社会观、自然观,反对虚伪,突出本真。
除去人为、矫饰、欺诈、做作,让天地万物本真地存在,让人本真地生活。这才是最美好、健康的生存境界。
庄子主张人以自然的方式生存,社会以自然的秩序运行。对于天地自然无意识而合目的、合规律运动的诗意体察,是庄子道的来源。
他极力反对短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否定人类出于功利目的,对大自然进行种种干扰与破坏,强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表达对于生态平衡的关切之情。
庄子提出深远的法天贵真的行为准则与审美原则。回到宁静的天地自然中,为人类心灵找到一条回家的路,这是庄子美学的精髓与魅力。
相对于避世、庄子更欣赏的是游世。内在追求一种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的心态是超脱的。童心、天放,能品味寂静、消解孤独,他并不主张完全脱离现实、遁入山林、隔绝世界,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超脱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游世。
游世,介乎出世与入世之间,是一种超越世俗、超越物累的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
逍遥、游世,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生命境界,是高洁的应世。
莫逆于心,遂相为友。相交出于无心,相助不着形迹。
庄子对老聃的思想,有所继承、吸收,也有所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方面,主要把老聃关于宇宙本体的道,转化为心灵世界之道;将外在客观的道,内化为人生的境界。
庄子所看重的不是外在附加的东西,而是人自身的生命自由,着眼于人的心性、人的情感、人的心灵世界。
《庄子》成书于两千多年前,读起来觉得庄子就在身边,接触到一种超迈、旷远、从容的气度。如此看来,处在心灵旅程中的思想者,无论置身其中哪一站台,总有碰到知音的希望。
庄子与老聃不同,他是性情中人,怀?有极鲜明的爱与恨,且形诸语言、诉于。
庄子的思维多从逆向、相对的视角与立场,质疑与否定传统的观念,彰显鲜明的思辨性,透露出解构的冲动、批判的本能。
庄子文七分洒脱三分无奈。庄子内心丘壑纵横,风雷密布,块垒重重,不妨说,三十三篇大都是他及弟子对生命的艰辛思索,有一些更是透彻解悟之后的思想。
真正读解《庄子》,除了动脑思索,还必须借助人生阅历、生命体验,形成开阔的心灵空间,及深邃的审美意境,以期读懂庄子的思想。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二二年六月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