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篇46 军售、枢密院变局(2 / 2)
封国也没有嫌弃的余地,同时,可向封国收取一定的费用,由此促进大汉火炮的更新换代。甚至于,向德明还提出,若是朝廷不给,诸国也会想办法自行研发。
火炮的技术,说难也难,但花费心思钻研,总能有所得,何况,封国也有的是办法从国内取得一些支持,除非大汉对他们闭关锁国,也只能延缓那个速度。因此,在火炮、火药这种先进武器上,没有太大必要对封国设置障碍。
向德明的建议,显然给刘旸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并且越想越觉妙哉,于是,在认真的思虑之后,刘旸拍板了。
从武库及军中,抽调“i式”火炮一百门,配上弹药,援应林邑国,弹药附赠,但每门炮收取500贯的钱,运输则由枢密院安排,在海军训练计划中制定一个远航,顺带着把炮带去。
至于刘曙索要的战马,就更好解决了,大汉国内都不禁止马匹买卖交易,林邑国同样花钱购买就是,只不过,由官府组织,收马卖马,数量能够保证,价格还会优惠些。这件差事,刘旸又准备交待给寇准了,让他在安南道就近筹集马匹,转卖林邑国,那边的气候,想来也更加适合南马
相比之下,还是刘曙提出的关于火药技术援助值得犹疑一二,不过,考虑之后,刘旸还是决定,由兵部派遣工匠及技术人才,远赴林邑,帮刘曙建立起一个火药工厂来。
而林邑国的军事技术求援之事,也算给诸国打了个样。在后续,其他诸国听闻此事,都有样学样,求到朝廷,对此,朝廷态度是,南洋封国,照林邑之事安排,没有任何问题,就是安西三国,稍有波折,最终还是同意。
唯有安东国,朝廷只提供有限支持,调拨了几门炮,至于更多,没有。原因也很简单,安东国一少外患,二无大敌,要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做什么,以其当下的实力,足以守国护民。
当然,根本原因,还在于,在许多军政大臣的眼里,安东国若是太强大,威胁的不是北方那些胡族,而是辽东道,是大汉朝廷。
而朝廷又一次的区别对待,让安东王受伤的同时,那股不满不甘的怨气,也持续积攒着
“陛下,臣乞骸骨,离朝告老,归养田园,恳请恩准!”在雍熙六年最后一个月,当所有人都期盼着冬去春来,等待万物复苏之际,枢密使曹彬觐见皇帝刘旸,提出这么一个请求。
闻此请,刘旸直接愣了下,手中朱笔放下,抬眼凝视着曹彬,一脸的不快,道:“曹公若以林邑之事未从谏纳言而辞官,朕断然不许!”
“陛下误会了!”听其言,曹彬立刻拜倒,语气诚恳地解释道:“臣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实难堪枢相之职。昏昏老臣,实在不敢再僭居庙堂,尸位素餐。
而况,如今朝中人才济济,年富力强、可当其任者,更数不胜数。臣这冬烘老朽,再待下去,只会汗颜”
说这话时,曹彬甚至忍不住咳嗽了几声,似乎想要证明自己身体是真不支了。
听其陈情,刘旸的脸色缓和了几分,这才仔细地打量着曹彬。眼前的老臣,已是68岁高龄了,年近古稀,一头的华发,满面的沧桑
于是,在对曹彬陈情默默地进行了一番判断之后,刘旸又是不舍,又是释然,拖拖沓沓地同意其告老致仕。为表重视,刘旸还封其为太尉。
曹彬告老归养,对大汉朝局的影响是重大,除了世祖老臣又退一人之外,更重要的,是枢密使这个重职空了出来。
在大汉权力的上层建筑中,任何一个位置的空缺,都会引来无数秃鹫的觊觎与争抢,何况是枢密使呢,这可是掌握全国军机事务的重职。
当然,和以往一样,此次争夺枢密使位置的,还是以一干武臣勋贵为主,几十年了,大汉枢密使,从来都发迹于行伍,且基本出自勋贵群体。
这一次的结果,也不例外,而唯一让人意外的,或许是刘旸在综合多方人选之后,选择让年已63岁的老臣高琼接替枢密使,要知道,高琼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庶族。
当年,高琼升任兵部尚书时,就已经引发了不少议论,不过那时是世祖皇帝定的,没人敢反驳,而高琼的资历也够,但在很多人看来,兵部尚书就是其极限。
但谁也想不到,十来年后,高琼竟以如此高龄,担任枢密使,这可就跌破人眼球了,也让一干积极争取的勋贵十分不满。
只不过,如今已不是雍熙元年了,即便再不满,除了抱怨两声,敢于炸刺的人也实在不多了。今上,可同样是对他们具备生杀大权的皇帝。
而在高琼接任枢密使的背后,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大汉的军队,当家做主的依旧功臣老将为主的勋贵群体,但与此同时,一大批“平民将领”,也在不断被提拔,尤其在刘旸开始对军风、军纪大力整顿之后,更加大了提拔力度。
高琼,恰恰就是“平民将领”所能达到的巅峰了,意义极大。
在高琼就任枢密使的同时,枢密院还发生了一项重要人事变动,那便是致远侯郭良平,奉调入京,担任枢密副使,仅次于高琼的“第一枢密副使”。
这已经是郭良平第二次担任枢密副使了,但与前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的郭良平,底气更足,气势更凶,是载誉而归,是带着灭国之功、完成世祖分封大计的凯旋。
同时,这一次,海军的地位也不一样了。因而,郭良平的二度还朝,朝中再无人敢拿资历、功勋等等去攻击他了,郭良平也是实至名归。
当然,在郭良平调任的背后,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经过前前后后近三十年的打拼,郭良平乃至郭氏家族,在南洋海军、南洋地区的实力与影响力,都有些膨胀了,尤其是率军攻灭三佛齐国之后,已经到破坏地区平衡的地步了。
因此,他必须得挪一挪位置,今后,郭氏家族在海军以及南洋的影响力还会持续发挥,但郭良平本人却是不可能再有回南洋的机会了。
而对郭良平升任,最高兴的,莫过于海军将领以及那些海军功臣勋贵了。
从高琼到郭良平的职位调动,也揭示着至少在雍熙时代,发生在大汉军队内部的一些微妙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也是自上而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