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接受采访(1 / 2)
第127章 接受采访
李三彪也没多赚那几位偏远地区教师的钱,挑了几台外壳品相不太好的电脑,给他们打了个对折,又送了些多余的粮票给他。
此外,他还灵机一动,让几个老师和自己照了张相。
现在四九城其实条件不错了,晚报上正在举办“心灵美”摄影比赛,也有不少摄影爱好者。
李三彪便让茅晓童以她自己名义投稿,说北斗电脑发明者,总经理李三彪就是个心里美的大萝卜。
这也不能赖李三彪不要脸,立人设也是广告宣传的一部分,那些什么企业家也都是花钱请记者买的名声,自己投个稿有什么错?再说他可是真赔本卖的,还手把手教会了几个老师dos系统。
茅晓童也不会照相,厂里摄影干事扛着海鸥203来了。
这时候家庭富裕的,买相机基本都买海鸥203和205相机,
这是种双镜头120相机,镜头间是皮套,能折叠起来。
其中海鸥205在1983年改名为凤凰205,此外它们早期还都叫过“魔都”牌,其实魔都、海鸥、凤凰都是一种产品。
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流行135自动相机,也就是所谓的傻瓜相机。
大多数人肯定没有相机,好多2000年后去世的老人,甚至一张相片都没有,有的人唯一的照片就是旅游留影照。
因为没有相机,通讯也不方便,因此很多人对照片,特别是合影,都有种强烈的执念。
虽然不像古代彻底失去联系,但即便有长途电话,费用也不是普通人承受得起的,出门的人通常会带张照片做念想,有的还要签个名。
给远方亲人写信,也有寄照片的,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2000年之后。
为了制造更大的效果,李三彪还带着几个老师,去参观天门广场。
在四九城留影,天门广场其实是最便宜和容易的。
70年代起,天门广场就安排了市里各大照相馆派人现场照相,
广场上从东到西,有十几把一字排开的大伞,每把伞下是一个三脚架,支撑着大型135或者120照相机,上头搭着一大块红色绒布,镜头正对面就是天门城楼。
每把伞下,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一名摄影师坐在伞下的小桌,桌上垂下一块红布,不上写着几个字:龙国照相馆天门广场摄影点。
交了钱,就上马路对面天门城楼下,每个摄影点都在那边布置了人员,用粉笔画好了摄影位置,按照顺序依次排队照像,
人流像流水线一样,摄影师也不用调焦,直接一个个按快门就行。
一张两角钱,包括邮费、
只是80年代初还没有立地可取的事,都得拿到照相馆去统一冲洗,然后根据地址寄到全国各地。
到了85年之后,傻瓜相机上市,满大街就全都是彩扩了。
李三彪跟几个教师,就交了两毛钱,按顺序排队,城楼前高高举起北斗电脑,旁边还举个牌子,写着“龙国人自己的电脑”。
八十年代充满激情,看电视里体育比赛都能热泪盈眶,这样的行为,不会被当做怪人,只会当做真诚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