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董安于!你服不服?(2 / 2)
国君,姬午…现在在干什么?
他会只放水淹个晋阳,就没了后续?他…
董安于正想着,突然听几个侍卫慌忙来报,“大人!有百姓冲击城门,想要出城,您看…”
董安于看着城中没过小腿的水位,长长吸了口气,“杀。”
言简意赅,仿佛带着点猩红。
五天后
董安于精疲力竭地回了家,热饭?吃不上的。
雨虽然停了,但天依然阴的很,而且本应排干的水,因为智韩魏三家的“接力”到来,依旧如初。
不如说,此时的晋阳,被围得更严实了。
柴,干不了,麦子泡了水,豆子更是…
原本富庶的晋阳,此时是怎样一番地狱景象?
城中百姓哭嚎连天,兵丁士气低迷,甚至因为井水被污,城中已开始有疫病流行。
城中兵丁虽三万有余,然而百姓,可是近六万之数,况且…有不少兵丁家人就在城中,这要是造起反来…
赵鞅整天窝在府中,也不知究竟在想什么。
董安于感觉有些心力憔悴,更有些欲哭无泪。
扛,果然是扛不住的。谈,赵鞅又没有表示。这,难道坐以待毙吗?
董安于有些恍惚,五天来,他几乎就没合过眼,精力着实有些跟不上了。
偏偏…董安于苦笑摇头,偏头看向猝然出现的黑色身影。
“国君,好手段。”
黄凌峰蹲在桌上,一脸笑容。
水淹晋阳,自然就是他干的,他忽悠中行和范氏两家,为的就是那两千甲士的兵权。
随后趁着阴雨天,拦河修堤,再一鼓作气,将晋阳化为一片泽国。
这,当然是他化为“中行慧”到了晋阳之后想到的。
他的主要目标,就是“混战”中扶持,拉拢一批人,收归己用,但具体怎么做,还不是随机应变。
他化为“中行慧”来到晋阳时,路上便看到许多百姓加紧劳作,于是顺口问了问,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
农民伯伯给他科普了一番晋国气候,他也没记住,就记住了个结论,最近,“暴雨连绵”。
待到了晋阳后,看一看晋阳的地势,以及城旁的汾水…
并不是黄凌峰有多聪明,而是大魏历史太久,各种各样的战例多到数不过来。
放水淹城这事儿,白起用过,韩信用过,关羽、李世民都用过,守着这么大一座宝库,看到个城,看到条河,再加上暴雨…
便是只猪,也得想想,“我放水试试?”
黄凌峰看着面容憔悴,精神萎靡的董安于,笑了,“你说这晋阳,寡人取不取得?”
董安于想到几天前,嘲笑对方“痴人说梦”,不由老脸一红,“国君好手段,但…”
他甩了下头,皱眉说道:“纵然如今晋阳被围,那也是智韩魏三家掌中物,跟国君又有何干?”
黄凌峰嗤笑一声,有些怜悯地看着董安于,却见董安于眉头一紧,面色不善,心知这也是个好强的人。
“你说,赵鞅能守住晋阳吗?”
见董安于不甘却坚决地摇头后,黄凌峰再度开口。
“那你说,智韩魏三家围而不攻,是存了什么心思呢?”
董安于想了想,叹声气,“亡我赵氏,坐地分赃。”
黄凌峰笑了笑,“那届时,寡人趁三家入城分赃,无心力战时,率中行和范氏大军来此…”
董安于抬起头,直勾勾地看着黄凌峰,有那么一瞬的辛酸和绝望,也有无奈和释然,“届时国君不但能拿下晋阳,还能重创三家联军。”
董安于仰天长叹,“好手段,好手段啊,谋,不如。”
黄凌峰心中松口气,脸上依然轻松写意,他能率个屁的中行氏和范氏。
他想搞死赵鞅,就必须想办法把董安于搞定,他想“一统晋国”,必须收罗“人才”,二合一,这董安于,恰好得用。
至于杀赵鞅和董安于的关系…
黄凌峰在晋阳潜伏了许久,发现赵鞅随时带在身边的十个侍卫,有2个3级巅峰,四个3级,还有4个2级巅峰。
这配置,他就算靠七星刀偷袭成功,如今没了孙雪瑶用换位,那就是有去无回。
所以他才要借董安于之手,想办法削弱赵鞅身边的防御力量。
而且赵鞅死后…身为其头号智囊,且主持晋阳修建和防务的董安于,可以顺手掌控赵氏剩下力量,如果收归己用…嘿嘿。
这前半段立足,不就成了么?
否则…难道靠黄凌峰3个人一统晋国吗?
黄凌峰站起身子,笑道:“所以,董安于,有兴趣效忠于寡人么?卿之一位,呵,还不是寡人说了算?你甘心让赵鞅,踩在你头上一辈子?”
董安于猛地抬头,盯着黄凌峰,久久不语,最后终于…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