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春收(1 / 2)
五月初,正是春收时节。
临安城外,未被战火波及的田地里,已经变成了一片片金黄之色,农民,士兵,难民,流民,都在忙着收割着初熟的稻子,一连三天,日夜都能看见一波波人不停进出田地收割,田埂间有一队队士兵巡逻,防止有人闹事。
不过嘛,有人的地方,便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便有纷争,尽管这些田地在攻城后便已大致划分了各势力的范围,但是随着圣公称王,越来越多的势力涌进了临安,也要求分一杯羹,所以呢,到最后,还是看各势力的拳头,只不过大头还是以圣公为首的永乐朝各派系瓜分的,但是又混着流民、难民偷粮、抢粮,导致诸势力之间摩擦不断,好在没有引起大的纠纷。
春收过后,城内的诸多势力似乎心情也好了起来,时值程鹏大军也在嘉兴与方七的军队斗了一段时间了,嘉兴打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如今的永乐朝的兵力大致分为三块,一块便是临安城内,以方十三直属的八大营为主,加之其他投奔的江湖势力和绿林草莽,另外就是方七带领围剿嘉兴的组合军,以及西北部响应其他人起义的军队,方百花的娘子军和四大天王的军队都在那边,总计也不过十万大军左右,而朝廷方面加起来有二十多万,双方的援军都在赶来,但是朝廷除了京城派去的禁军,还有各地抽调的部分军队,加上一些爱国人士自发组织的对军,所以在兵力上,朝廷战据了大优势,虽说在士兵的个人战斗力上,永乐朝一方占优势,但是在军纪和执行力以及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上是不如大夏朝廷一方的。
自古以来,从不缺那些指点天下的书生,如今这临安城内,比起破城之初的百废待兴,如今倒也相对有了些当初临安城的模样了,只不过烧杀抢掠还是存在,但是总体来说,基本都安稳了下来。
一些找到了靠山的书生便开始聚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至于消息的来源,也不知他们是从何而来的。
“听说了吗,北方的战局又陷入僵局了,朝廷派程鹏率军南下,如今都到了嘉兴,和方七的军队开战了,这嘉兴恐怕是打不下了。”
“我听说程鹏此人用兵如神,本以为他会趁北方战乱,趁机北征收复失土,没想到居然南下攻打圣公了,圣公这一仗恐怕不好打了。”
“这话可说不准,如今起事者众多,圣公自登基以来,有不少势力前来投靠,程鹏虽已南下,但是圣公这边势头正盛,不好说啊。”
“其实我觉得圣公登基有些着急了,其他起事者并未受到朝廷大军针对,想来都是想等朝廷招安,弄些好处罢了。”
“林兄此言差矣,这临安可不比其他地方,乃是朝廷的产粮重地,圣公占了这临安,不管登基与否,朝廷迟早要来了,这登基之后,才有名分,才能占据大义,也能吸引更多的势力来投效,如此待朝廷大军到来之时,也可有更大的把握对敌。”
与这些谈论天下大势的书生不同,李安一如既往在太平小院内批改公文,一般而言,一上午的时间就够了,公孙晴雪也学着李安的做事风格开始自己批改一些简单的公文,所以李安的工作量倒是少了些。
午时过后,李安看着院内池水中的鱼儿来回的游动,感受着微风的气息,阳光洒落在院内,树荫在风里摇曳,每当风大些的时候,便有些树叶飘落而下,这份安静宁和的日子在临安城中可不多见,除了这里是天刀营的地盘,还因为一些人的暗中关注,才让李安能在这临安城中享受难得的平静。
“十七,城中近日可有大事发生?”
“公子,除了春收时,各方人马都在争抢粮食,有些摩擦之外,城外倒是没什么大事了,城内的话,今日斗争也多了些,些许是势力太多,利益分配不均所致,程鹏将军率军南下,已经和方七交上手了,有些书生在讨论一些有的没的。”
李安笑道:“这些都是正常之事,倒也没什么值得说的,不过看这架势,想来在他地作战的军队恐怕要回来大半了。”
“公子觉得这场仗,哪边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