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把手表掏出来了(2 / 2)
在王丰把手表露出来的时候,焦恩俊焦老板已经眼睛开始离不开这块手表了,再加上王丰的一阵夸,那更是跟素了三年,没见到美女的恶鬼色狼一般,舍不得离开了。
钟表这玩意其实早就传进大明来了,只不过漂洋过海的过来,数量比较稀少而已,如果说火器缴自凶神恶煞的殖民海盗的船上的话,那么自鸣钟则得自彬彬有礼的传教士手中。
自鸣钟最早由葡萄牙人带入澳门。明嘉万时人王临亨,曾在澳门见到了自鸣钟——自然漏:“自然漏,以铜为之,于正午时下一筹,后每更一时,筹从中一响,十二时乃已。”
但将自鸣钟最早传入内地的是罗马天主教耶稣会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在他们还未能真正掌握足够的汉语,并用此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之前,这些耶稣会土把钟表作为赢得大明人民喜爱的一个关键宝物。
这是一个更实际的决策,是把西方的钟表制造技术同中国古老钟表制造技术相比较后作出的块择”自16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开展钟表制造技术的革新运动以后,以小型、有弹性、带发条驱动为特征的欧洲钟表,比华夏古代由水和沙驱动、具有摆锤结构的大型钟表,显然要精致实用得多。
万历年间,罗明坚从澳门进入广东,送给广东省的总兵官黄应甲“一块表;这是一种用许多小金属齿轮安装成套的计时工具”。
万历十年(1582)罗明坚打算送给两广总督陈瑞“一件漂亮的用铜制作而自动报时的钟表”,说是由8月份抵达澳门的利玛窦携来,“为印度教区主教送给大明传教团的礼物”。
陈瑞听说后立即“吩咐一名秘书以他的名义写一封邀请信,请罗明坚无论如何病一好立刻就去见他,并把那件新奇的玩意儿带去”。1582年月,罗明坚、巴范济携同翻译一行四人从澳门来到肇庆,向陈瑞呈献上那只精巧的钟表。当陈瑞见到钟表能自动报时,且有长短针标出时间时,其惊异和欣喜的情态简直不可名状。
旗开得胜的罗明坚曾一度乐观地认为他很快便能打开通往北京的道路,这时在广州的些大明官员就告诉他,如果要以欧洲教宗的名义派使节去北京,“最好的礼物应算一架装潢豪华且体积大的钟表,每小时皆报时,将置放在皇宫中,可以听很远;再送一只小型的上有把手,每点钟报时,或类似的皆可”。
但罗明坚传教时马失前蹄,被迫离开大明,其继承者利玛窦则继续利用自鸣钟等礼品敲开内地的大门,直到进入北京。万历二十八年,利玛窦前往北京,随身携带了自鸣钟等几件代表西洋文明的器物作为礼品,不料在临清为天津税监马堂扣留。马堂在奏疏中汇报了此事,但神宗起初并无反应。
某日,他偶然想起了奏书中提到的自鸣钟,就问:“那座钟在哪里?我说,那座自鸣钟在哪里?就是他们在上疏里所说的外国人带给我的那个钟。”于是马堂立即将利氏及其礼品一起送住北京。利氏的西洋奇器引起了神宗皇帝的浓厚兴趣,因此被赐居京师。
神宗皇帝限宫内负责观测的四名太监在三天内向传教士学会调适和操作自鸣钟的技术,后来又命令按照利氏的图样,在皇城附近兴建一座安放大型自鸣钟的豪华钟楼。关于利玛窦所送的自鸣钟等礼物,在当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顾起元(1565-1628)对利玛窦的自鸣钟有细致的描写:“所制器有自鸣钟,以铁为之,丝绳交络,悬于篪,轮转上下,戛戛不停,应时击钟有声。器亦工甚,它具多此类。”谢肇淛在其《五杂组》中也称赞道:“西僧利玛窦有自鸣钟,中设机关,每遇一时辄鸣,如是经岁无顷刻差讹也,亦神矣。”冯时可《篷窗续录》也写道:“西人利玛窦有自鸣钟,仅如小香盒,精金为之。一日十二时,凡十二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