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之癖(1)(2 / 2)
“你猜猜看,哪只手里的大蒜多?猜对了,你的面钱我来付;猜错了,你给我一碗面钱。”
我双手拿着手机,没有抬头,淡淡地说道:“不好意思,我从来不赌博。”
“欸,这怎么能叫赌博呢?这就是玩个游戏嘛!”男人见我反应如此冷淡,有些急了。
“只要玩钱的我就不参与了,不好意思啊。”
“没劲!”男人瞪了我一眼,哼了一声,起身离开了面馆。
看着这一幕,我不禁有些困惑:合着哥们不是来吃饭的啊。。。
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老板把面端到了我面钱,看向男人远去的背影,叹了一口气。
“这个人,以前不是这样的。”
“怎么?你认识他?”我惊讶地看向老板问道。
见店里只剩下了我和他两个人,老板无奈地点了点头,靠坐到了我隔壁的桌子上。接着,他给我讲起了关于那个男人的故事。
男人叫菜瓜,当然这并不是他的本名,是大家给他起的绰号(挺好,省得我动脑筋编化名了。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老本行是卖菜的,脸又长得像窝瓜,于是就被大家叫成了菜瓜。
菜瓜一家是将近二十年前从老家来到上海的。那年头,夫妻两个带着个小婴儿闯荡大上海,那叫一个苦:住格子间,吃烂菜叶,男的天天蹬三轮车帮人送货,女的就给有钱人家里做保姆,好不容易才攒出了第一桶金。
因为头脑灵活,善于交际,菜瓜在蹬三轮的时候,不仅认识了许多源头菜农,还和许多餐饮店的老板混了个脸熟。于是,过了三年,他索性自己在农贸市场里租了个摊位,也跟着卖起了菜。
这摊位一支棱起来,他就和老婆明确分工了:老婆守着摊位,做零售生意;他自己就天天往外跑,今天送点菜给这家饭店,明天送点菜给那家饭店,都不要钱,为的就是跟人搞好关系。
“我也不例外。我开这个面馆,除了牛肉牛杂这些主料外,鸡毛菜和鸡蛋的需求量也特别大。那年啊,菜瓜就借口自己进货进多了,卖不出去要坏,硬是送了我两大筐鸡毛菜和一筐鸡蛋,放在我店门口就跑,连筐子都不要了!”说到这里,老板又叹了口气。
那这开饭馆的小老板们,也不是傻子啊,当然清楚菜瓜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一来二去,有些老板也就给了他一个报价的机会。
菜瓜倒也实惠,不搞那些虚头八脑的,直接翻出自己的进货账本,明明白白告诉这些老板,自己就在成本上加多少钱。反正无论怎么报价,就是比这些老板现在的进货价低就对了。毕竟他有了前三年的沉淀,同行们报的什么价,他基本是一清二楚。
老板们一看,反正自己开店也是为了赚钱,有便宜的货源,干嘛不要呢?于是,就纷纷和原来的供应商切断了合作,转而从菜瓜手里拿货。这里头,也包括了此刻正坐在我对面的面馆老板。
就这样,短短一年时间,菜瓜的生意规模就扩大了一倍,从原来的卖蔬菜鸡蛋,扩大到了生鲜肉的领域。
这生意一好,他必定是忙不过来了。于是,他又把自己的爹妈从老家接了过来,帮着他看肉铺,老婆仍旧管菜摊子,自己则继续在外面跑业务,混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