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文院辩会(1 / 2)
乘着马车,颠簸了一天,
赵元九他们回到了正安城。
将黑风镇的事情报告给了严千州,
这是赵元九行使他的职权,
道院驻守的人品参差不齐,这也是严千州头疼的事情,
他一直想好好整顿一下,
可是院内事务太繁琐,也没有合适的时机。
赵元九这次的处理,也算是给其他的驻守提个醒,
杀鸡儆猴的作用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闲下来的赵元九决定去一趟文院,
这么长时间没见,不知道高才的学业进展的怎样。
到了文院,
得知今天学子们要进行一场辩会,
辩会的内容是赵元九十分喜爱的一本上古典籍,
三国!
文院虽然儒家盛行,
但是其他古文典籍也各有自己风格,
研究的人也不少,
对于这部上古的典籍,无论所修何家,都不会掩饰自己的喜爱。
这部古籍传说共有一百二十回,
可是经历了数万年的沧海桑田、天灾人祸,
现如今还存世的十不足一。
今天辩会的内容,就是这古籍中的第五回,
讲的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可是由于其中很多的情节遗失,
导致上下的内容无法衔接,
数百年来也无人能够参详所缺失的内容是什么。
其中一段讲到,
汜水关下,华雄引铁骑扣关,在关外叫骂,
十八路诸侯齐聚一堂,商讨派何人前去应战。
古籍到此,便没了下文,
对于这段,无数的文人墨客设想过各自中意的情节,
可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设计出让众人信服的,
顶多就是在一片小范围内相互认可而已。
众多学子端坐讲堂,
夫子正在为大家温习之前的情节,
讲到断文处,给出了辩会的题目,
让大家按照自己的理解,重现之后的情节。
众学子拿到辩题,纷纷商讨起来,
很快就形成了几类截然不同的意见。
很多学子支持袁术袁绍兄弟,
认为他们实力强劲手下名将众多,
随便拿出一两名大将便可击败华雄。
也有不少人支持坐拥冀州,堪称北方第一豪阀的韩馥,
他手下上将潘凤乃是一等一的强者。
支持孙坚的人也不少,江东猛虎,手底下也是强手如云。
今日的辩会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学子,
甚至不少文院的教习、夫子都来旁听,
就是因为今日主持辩会的那位老者,
邹广阳,
此人并非正安城道院之人,
而是来自兴州的首府,临渊城。
是兴州有名的文士,
即便在整个上雍国也是颇有名气的,
主修儒家,兼修名家,
后天七重的修士。
据说他领悟了多种儒家和名家术法,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儒家技法,
一闻千悟,
若是他在讲授文章的时候发动这一技法,
会让受教的学子悟性大幅度提升,
有不少人是在他的授业下得文入道的。
有这样一位文坛大家来主持辩会,
自然会让更多的学子产生兴趣。
于是,便有学子向邹广阳发出了提问,
“邹大家,久闻大家盛名,今日一见,我等学子倍感荣幸。对于这段古籍情节,我等学子才疏学浅,所思所想恐怕多有漏洞,大家都想知道,邹大家是如何考量这段文章的。”
说到这里,一直淡然端坐的邹广阳终于有了一些变化,
今日受邀而来指导学子,
这辩会的题目就是他出的,
就是因为对于这一段的设想,
还没有人能超越他。
上雍国都城文院内有一座文昌玉碑,
乃是上古流传下来的文坛至宝。
只要将自己的诗词文章献于碑上,
玉碑便能以天道之力分辨出文章的优劣。
当年邹广阳续写汜水关下战华雄的这段情节,
献于碑上,引发玉碑共鸣,
出现了三道彩韵缭绕玉碑之上,
一时间震动整个文坛。
要知道,数百年来,无数人续写这段,
最好的也只是激发了一道彩韵。
这件事情是邹广阳引以为傲的事迹,
面对眼前这些后辈,自然要重提旧事,炫耀一番。
但是这事要是自己说出来,
未免显得有些不自谦,
于是他向一旁的授课夫子使了使眼色。
这位夫子也是明白人,
立刻起身向大家宣扬了一下邹大家的这项荣耀。
众学子听完,一个个面露激动羡慕之色,
纷纷感慨,
别说三道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