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必须要承认的混乱(1 / 2)
倘若一天到头始终朝一处方位远观,天空也会渐渐暗淡,阳光仍然是会离开。
在此世界,清早。
林延安行走于所谓代号·誓言的大陆上。
大致目的,是对人类社会各种情况的分析,运动之下人与人情感的考察报告。
而这里的超自然力量为什么能够存在,那些隐而不发的斗争,关于各种错误思想的局限,关于星星之火。
“嗯,都非常有趣。”
林延安与同行的伙伴、新识一路向北时,感慨。
“哇!这地方真有书院耶!”在小姑娘眼前,赫然一段雄阔城墙现了。
这在村里可前所未有。
小姑娘恍惚之间,推门声如利剑出鞘,转瞬即至。
那包墙彻城的方砖规规矩矩,青石则干干净净的铺地就瓦,格调正派。
又两尊大玉白泽伫立。
附近,刘太平擦着汗因为引路前饮了二两白酒。
梁古蔺则死死地盯着门扉,直到一个个不偏不倚的高帽子现了,她目光躲闪。
掌门一书生忽地吊眼。
“呦,谁得这么无礼,粗俗气竟有千尺浪高~”
他的语调不必拆明暗褒贬,至少另外几名学子跟随他时,没谁觉得应该皱眉。
青青衣襟,悠悠玉佩。
襕衫以白细布染,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
那心口印花大小禹虫,赞扬家天下的美德,除此之外,无外乎这般形象。
一个个唇红齿白。
一位位堂堂七尺。
一名名裙屐少年。
“啧啧,刘兄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啊。”
“常言道,黑面僧尼使人俗,至那背箩筐的小白鸽,更使人瘦呢!”
顿时那五人齐声坏笑。
“狗眼看人低~”梁古蔺不客气地反驳道。
刘太平别过头,礼拜一下,嗓音温润地说:“觅食的乌鸦聚集鸣噪罢了。
君子一言,如沐春风。
小人千句及口若悬河,也似粪土之墙不可圬。”
届时,白色的寒云笼罩,旧时的宫阙一片安然,两旁抛开了土街黑瓦。
“好,好的很!”
那一位年轻书生拍拍手掌,撂下了一句狠话。
然后,可能是忌惮林延安雄壮好似世之虎臣,他便甩袖离开,潇洒闭门。
“看来你是树大招风。”
梁古蔺对他调侃了一句,眼神有些兴奋。
“不然,还要装出一副吓坏了表情,拼命道歉吗?”刘太平徐徐道。
“君子生非异也,而他们也没有羽翼,只是穿了绸服装的上人,这便要卑躬屈膝,那读甚么圣贤书?”
双方于是“僵持”一会。
直至一位守门老者示意他们进来,并打开大门。
刚开始,门道比较狭窄,三人行几十步,才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表里山河。
林延安认为这里的世界,可谓倒悬仙境。
县邑内城仅卫生环境而言,外城都难望其项背,接下来,映入眼帘的亦繁华。
“新鲜~西域绿瓜嘞~”
“馄饨~烧麦~盐头脑喽~瞧一瞧~看一看哦~”
“糖葫芦~冰糖葫芦~哟~棉花糖~一块钱四个,棉花糖哟~一块钱四个。”
一块钱常指一两铜钱。
如果这是夜晚,大概率还是灯火通明,不会闭市。
就这么一个边沿路口的小区域,梁古蔺的神情就充满好奇欲,四处张望着。
好比刘姥姥进大观园。
这一会,她就像是个无比饥饿的客人。
闻到了一丝食物的香气(隐约间有肚子咕噜咕噜响,梁古蔺按耐不住了。
她循着气味走。
已经忘记此行任务,直至拜会到一栋酒楼前。
但她刚到这里就愣住了,意识也从飘向很远,瞬息被拉了回来。
“我中邪了?”
“不,那是加了些罂粟花的调味料,简称幻药。”
林延安向她解释着,至于一路姗姗来迟的刘太平,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抱歉,抱歉。”
他陪着不是说:“自然而然就忘记了这茬。”
突然,他感觉好像置身在一片迷雾中,而那片阴霾吞噬着眼前的一切。
林延安微微一笑。
青年说:“没有关系,下次注意,言尽于此。”
直到太阳仍在,清风拂面,刘太平有些落魄的眼睛,才展露了新的神采。
“常言道,天有三纲六纲五德,地有二章四持,人有九窍八孔,按周天三百六十度量……”他抱拳道。
“幼麟县本来籍籍无名,却因守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应久儿灵气通,所以成为一处洞天福地,如今暂时以大夏书院管辖。
这里百姓安居乐业。
每个人都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快乐自在。
并且因为摆脱了官府的誓言约束,平民也可以修炼,涵养精气神的底蕴。
书院内,一般讲堂,住宿自修的斋舍,藏书楼、祭祀的专祠,这些地方不让参观游以外,百无禁忌。
这里先感谢壮士赐药。
所以关于她,在下一定会记得找老师引荐一番。
不过很少听说二十岁以后,在道法这一方面,可以有什么成就,但是……”
他介绍的简而言之。
而天下三大书院之一,大夏书院素来以强硬著称。
林延安猜测,东边那处森林茂密,漫山层林尽染翠华的洞天,怕是没商量过。
否则,没法解释。
这地方怎么连个县府和衙门,都贴上了书院象徽。
禹虫,一种有点类似于蚕宝宝的虫属,其以金粉印在八方,便可见一斑。
“大师,也该吃饭了。”
梁古蔺自然是略懂厨艺,但这几天确实没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