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火柴和引信(1 / 2)
把一半的白磷放在密闭的烧瓶中加热之后,鲁斌得到了一斤左右的有光泽的紫红色无定形粉末。
经过反复确认,鲁斌得出结论这就是红磷。
鲁斌迫不及待的就想要测试红磷摩擦起火的特性,额,就是先试试做点火柴。
其实别看小小一根火柴不起眼,他的制造还挺复杂的,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一直把这玩意儿叫做“洋火”了。
其实火柴一共经历过三代。
十八世纪后期,第一代火柴诞生了。它叫“普罗米修斯”,和神话里取火的英雄同名。
它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管里,有两种原料:一个是硫酸,一个是氯酸钾。硫酸和“普罗米修斯”在一起,氯酸钾在玻璃管外面。
它们的脾气很大,只要玻璃管破了,“普罗米修斯”就燃烧起来,很不安全。
同时,这种火柴造价高,携带不方便,它旅途受到颠簸,就脾气大发——引起大火。
到了18世纪8年代,法国人把硫酸换成了磷作为原料,不过,不久后第二代火柴就面世了。
他是靠摩擦起火的,这是现代火柴的雏形。
1827年英国斯托克顿的约翰·沃尔想发明一种容易使猎枪点火的物质,却偶然发现了火柴的原理。
他把硫磺和磷的混合液用木棒搅拌,当他想刮掉木棒头上附着的混合物而把木棒放在石头上刮擦时,木棒头却燃着了。
他依此发明了最早的摩擦火柴。后来,这种火柴的生产专利被维也纳的两个工业家买下了,加以改造使其易燃。
不过,燃烧有爆炸声,并产生毒气。尽管如此,它还是独占市场六七十年,并于1865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定居。
这种火柴,使用时危险性大,令化学家大伤脑
而第三代火柴就是1855年,瑞典的约翰·爱德华·伦休特雷姆用红磷代替黄磷,消除了摩擦火柴含有剧毒和易燃的缺点。
这种火柴燃点高,携带安全,被称为安全火柴,也叫瑞典火柴。安全火柴的制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
鲁斌肯定是一步到位用红磷当作发火剂,这就是后发的优势了,所有错误的路径都有人实验过,自己避雷就好了。
当然其实现代的火柴头一般是用的氯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这也是为什么刮下火柴头可以做大呲花的原因。
鲁斌肯定懒得去做氯酸钾了,虽然自己有盐酸,可那一点量完全支撑不起火柴工业。
鲁斌退而求其次,用的是自己大量囤积的硫粉。
弄来一部分淀粉胶水,鲁斌直接混合硫粉粘在小木棍上做成火柴头的样式放到太阳下晒干。
而红磷粉也是混合胶水后,均匀涂抹在一张纸板上,同样放到室外进行晾晒。
等到两者全部都晒干以后,鲁斌开始实验。
取来一根火柴,轻轻的在涂满红磷粉的纸板上划过。
“哧~”
火柴冒出一股浓烟,却并没有点燃。
鲁斌挠挠头,这玩意儿……
好像淀粉加多了……
鲁斌又开始尝试改进,第二次、第三次。
在尝试了好几种配比、和木头的材质之后火柴终于能够正常划着火了。
不过这玩意儿和想象中的有些不太一样,一根火柴和一根中指似的,傻大黑粗,燃烧起来还有硫磺难闻的味道。
首先是火柴梗做的比较粗大,因为硫粉发火效率比不过氯酸钾,所以不得不提高用量,属于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
这也是一开始,鲁斌做的细狗火柴划不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