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各怀心机(2 / 2)
听闻唐皇的叱骂,耿正已是心下明朗,所谓欲加之罪,不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借题发挥罢了。看来此次,圣皇是一定要逼褚弘接案了。他颤巍巍的将磕歪的乌纱帽轻轻扶正,缓缓直起身来,对着唐皇三个标准的稽首、顿首、空首。将手中笏板高高举起,朗声奏道:“罪臣耿正,自感罪孽深重有负皇恩,现恳请圣皇准予臣致仕还乡。”说着,将笏板横放于地,径自颤巍巍的将头上官帽摘了下来。
瞬时,紫宸殿内一片哗然。
耿正已年近古稀,再有约半年时日,就可名正言顺的告老还乡。届时,耿正每月会从朝廷户部,领取与现今俸禄相当的恤银,以安养自己的晚年。依大唐律,官律。如有官员在任职期间,因犯法违律或自愿致仕,皆会剥夺领取恤银的权利。所以,众人听闻耿正此时请求致仕,全都震惊不已,继而有人惋惜、有人窃喜。
唐皇扫了一眼面沉似水的褚弘,悠悠的对众臣问道:“耿爱卿,自感年高体弱,向朕请求致仕,众卿家可有何意见啊?”
“年高体弱?”
褚弘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咂唐皇的词语,一名蓄着金色胡须的官员已是率先站了出来。他对着唐皇先是一个双臂交叉的胡礼,随后跪倒在地连着三个叩首,昂扬的朗声说道:“请唐皇驳回耿大人的提议,臣胡淖尔有三个理由。”
“哦,胡使节说来听听。”唐皇脸上已是少了些许愠怒,手指轻捻着八字黑须沉声吩咐道。
“是!”说着,胡淖尔竟也不顾众臣诧异眼色,径自在那里瞪着一对碧眼,用不流利的官话磕磕巴巴说了起来。
“一,大理寺卿耿正,一心为国,终身务正。为皇城的击贼判案,鞠躬尽瘁、不溃余力,其功劳可褒可贺。二,耿大人年近古稀,胡地民俗有言:人老力弱,其智不周。正是说,因年龄造成的昏聩,无论何时何地均可被原谅。天之大,皆为天可汗之天下;地之阔,皆为唐皇之滨土,体察胡地民俗亦为体恤民意。臣胡淖尔斗胆恳请天可汗唐皇,能屈尊胡地民俗,饶过耿大人这一次。”
胡淖尔跪在那里,旁若无人的高声进言,竟毫不理会唐皇慢慢皱起的眉头。言及一半他轻轻顿了一下,长颈一伸费力的吞了一口口水,接着说道:“臣还有第三,大理寺负责皇城捕盗缉贼,其作用和地位不可或缺,如若耿大人致仕,会使大理寺卿之职位空缺,届时新案旧案恐有衔接不暇之郁,而……而……”
“而什么?胡卿尽皆直言!切莫吞吞吐吐!”唐皇顿住轻捋八字黑须的手指,看着胡淖尔说到此处,竟有了几分犹豫,并发现他的一对碧眼,不住向前方的褚弘瞟去。唐皇圣心睿谋,早已明断其心中之意,竟忍不住略带兴奋的对胡淖尔大声斥道:“还不快说!胡卿可有何建议?”
“是!唐皇。如若褚弘褚大人没调任之前,大理寺上下所有大小案件,皆不会出现衔接延误之弊端。而如今,褚大人虽调任刑部大理评事签书判官,但三司重案仍由三司会审,褚大人又是其中最了解流程和审理之人。所以,其中委任因由、往来调袭,还是要请唐皇亲自御定。”说完,胡淖尔一个深深的叩首,竟将整张脸遮于两臂的官袍之下。此时,任谁都看不到他面上的表情。
唐皇向后舒展的挺了挺腰身,煞有介事的整了整腰间的蟠龙玉带,微弯的眉眼似笑非笑的看向褚弘,心中暗道:“小青瑶,皇兄这次可是要对你不住了,谁让你所钟情的小子有这般本事呢!”
褚弘仍旧纹丝不动的低头跪在那里,但他心中早已感知到唐皇直视自己的目光,不禁暗叹一声:“晴儿所言,果然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