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回 母之勉(1 / 2)
“这简直就是峡谷世界,想不到初入这个陌生的地方,我东皇庭竟能遇到如此的自然之美,要是能把这众峡谷中的自然道领领悟成我自己的道,从而化而为我所用,岂不妙哉?”想到此处,东皇庭身体向上一掠,便来到了几万米的高空。
自从入道为仙之后,他对御空飞行的技巧领悟便愈发纯熟,要上九天揽月也不是不可能。
东皇庭悬在天上,居高临下一望,便找到了众峡谷的核心所在。飞身而下,当来到峡谷的高峰之巅时,异常美丽的风光吸引了了他所有的目光,连身心也愉悦了不少。
“真是个好地方,在这里悟道,却是再好不过了!”东皇庭说着,然后坐下,开始盘腿闭目起来。
天地万物尽化于道,高低刚柔一应自然,自然是天人合一,是心合万物生,意合无碍宁。致虚极,守静笃,一心一意超生死,永生永念自得真!
东皇庭感受着万物的动静相融,感受着自己的神识渐行渐远,以自己盘坐之处为中心,然后向四面八方缓缓散发开去。
神识感受着这片大地的脉络,水如血液,崖如骨骼,山如肩膀,沟壑纵横如体上回纹,草木疏密似汗毛须发,天星如目,风雨冷寒似五官之感,生老病死如江湖海洋的九曲十八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合万物,可悟天地,乾坤阴阳,俱归自然,俱归道玄。
这一刻太短暂,如朝露之逝;这一刻太长久,似经年久远。四时不足论,体悟得天然!
也不知到底过了多久,东皇庭像一具坐雕塑在静悟,不管花木盛繁,哪管云移水流,四时如梦幻之迁徙,迎来的一切,便是他的道心。
此刻,东皇庭返朴归真,神莹内敛;此刻,东皇庭瞬间爆发,目无精光,已是平凡。
这是他的自然道,是融合了一切的天地之道,他称之为“自然廿道”。
当东皇庭站起身的时候,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踏出一步,甚至连衣袍都无不合自然道。
这个地方是神奇的,能来到这里,是他的幸运,如今领悟了自己的自然廿道,可谓入道以来首次大突破,东皇庭能在短时间内破茧而出,进入神莹内敛、返朴归真之境,这和父母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东皇庭能以进步成果来感谢父母,这是再好不过的礼物了。
他知道有一个顶针故事,说的是城内有一家点心铺子叫做“好又来”,专门经营各地有名的干果和各种糕点。
不幸的是,左掌柜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突然得病撒手而去,留下妻子左氏和十来岁的儿子左贤古。
左氏是个好强的女人,拒绝了再嫁的好心劝说,一心一意地抚养儿子,经营店铺,日子倒也过得安安稳稳。
只不过儿子左贤古让她操碎了心,小家伙打小就不喜欢读书,左氏就绝了让儿子读书入职当官光耀门庭这个想法,一心一意教他生意经。
待到左贤古成年后,就让他跟着店铺老伙计姜叔外出采买货物,长长见识,打磨心智。
左贤古是个聪明人,做生意上手快,小小年纪谈起买卖来不输成年人,但就是有点好高骛远,做什么事情都沉不下心来。
为此,左氏没少说他,可是他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从不记在心上,当然心性也没有改进。
不久后,左氏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她拉着儿子的手,从怀里摸出一枚顶针放到他手上,说道:“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你要好好保存。”
这是一枚铜制的顶针,女人缝衣裳或者纳鞋底时,套在中指上用来顶针尾的,家家户户都有。这枚顶针,张贤古再熟悉不过了,他身上穿的衣裳,脚上穿的布鞋,都是母亲戴着这枚顶针在豆油灯下熬夜缝制的。
左贤古不以为然地说:“这样的顶针到处都是,很普通啊,怎么就成了传家宝?”
左氏说:“我儿,你不要小看这枚顶针,这可是无价之宝。若哪一天遇到解不开的难题,你就拿着它去找野猪林的黄员外,他会高价买下这枚顶针。这世上只有他识货,切记切记!”左氏说完就咽了气。
办完母亲的丧事,左贤古把顶针往箱子里一锁,便束之高阁。
左贤古成了“好又来”点心铺子的掌柜,他除了做生意之外,平时喜欢交际,结识了不少生意场上的老板。
有一天,左贤古在“得月楼”酒楼与一帮老板喝酒时,新结识的丝绸行少掌柜风识比较狂妄,讥讽左贤古的“好又来”点心铺子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话击中了左贤古的软肋,其实他心里也这样认为,只不过没有明说出来而已。
点心生意属于小本生意,投入少当然利润就少,不像丝绸行那样,贝币像流水一样进进出出,看起来风风光光。
左贤古生了几天闷气后,就琢磨着:“自己的头脑不比风识差,风识能做丝绸生意,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呢?”于是他决定转行,也开一家丝绸行。
老伙计姜叔得知左贤古要关掉点心铺子,急忙制止道:“少爷,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你根本不懂丝绸的行情,会吃亏的。再说了,做丝绸生意本钱大,你哪有那么多本钱?”
左贤古指指脑袋说:“做生意靠这里,别人能做,我就能做。至于本钱,我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