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回 仙真(1 / 2)
“真人”是理想人格。“仙人”则是道门修道之士信仰的对象。
“真人”和“仙人”形象之初观。
何谓“真人”?
真人与天人、至人、神人等同为一,当然,在“道”的层面上它们肯定是齐等无差别的,但这也相应的扩大了“真人”的范围。
一?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二?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机浅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三?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蓨然而往,蓨然而来而已矣。
四?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邱;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五?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真人”不欺凌寡少,不自满于成功,不凭借小聪明耍小把戏,纵然有过失也无追悔,行事得当也不自以为得意,登高不怕下坠,入水不怕溺毙,蹈火不怕烧死,在得失安慰之际,能够坦然相处。
这表明“真人”是心态平和,不计较荣辱得失,能够去掉心知偏执,有着大智慧的人。
真人睡觉时不做梦,醒来时无忧愁,没有口腹耳目之欲;呼吸深沉,直达丹田,直通脚跟。
真人与俗人的区别在于:俗人生命气息短浅,呼吸仅及咽喉。
这表明“真人”迥异于俗人,他能化解情欲心智的缠结。
真人不执著生,不厌恶死,一切听其自然,视生死为一来一往,来时不欣喜,去时不抗拒。
这是因为真人深知生命的源头,故不忘其所自来;又能听任死的归结,故不求其所终极。
因此,“真人”能看淡生死,破除死生之惑。
“真人”是天生自然的人,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
他的内心忘掉了周围的一切,他的容颜淡漠安闲,他的面额质朴端严,他的喜怒与四时相通。
因此,“真人”自然无为,其生命感受是与自然相通的。
“真人”超越于好与不好之上,摆脱了人间心智的相对分别,既忘怀于美恶,又派遣于爱憎,冥合天道,纯一不二。真
人守真抱朴,与天为徒;同时又随俗而行,与人为徒;既不背离天理,又不脱离人事。
为此,天与人不相排斥,不相争胜而冥同合一,达到物我、主客、天人同一境界的人,才是真人。
因此,“真人”是神态安宁,心态平和,看淡生死,精神逍遥,自然无为的人。
何谓“仙人”?
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仙人”能长生不老,这是仙人的本质特征。
仙人正是因为知晓长生之道,能龟寿筵年,松柏长青,才能成为修道者的信仰对象和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