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汉王府(1 / 1)
张头,这是你上次借我那本《六韬》,我看过了是获益匪浅,如今物归原主。 张能伸手摸了摸那本《六韬》,感觉里面似乎有硬物,脸色顿时缓和了下来:老林你是真会给我出难题啊,行吧,谁让咱们同僚一场呢?我帮你试试,不过可不能保证成功哦。 林虎知道张能这人颇为圆滑,说话往往都会留有余地,其实他这么说这件事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当时林虎是连连道谢。 虽然张能这人颇为贪财,但是办事效率还挺高,仅仅两天之后他就找到了林虎。 千岁答应见你了,明天上午就在汉王府,应对时多加小心,要是说错话得罪了千岁,连我也得跟着你受连累。 林虎闻听是大喜过望,当即是连连称谢。 到了第二天林虎请了半天假,换了身便服便赶往了汉王府,等到了门房说明情况,下人进去通报,没多久来了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衣着颇为华贵,咋一看宛若富豪士绅,但举手投足间总透出一股谄媚之气,结果下人一介绍林虎这才得知对方是汉王府的管家,姓周。 原来是周总管,失敬失敬。 你就是锦衣卫的林百户吧?王爷正在等你,随我来吧。就这样林虎随着周总管进了汉王府,到里面一看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林虎不禁感慨难怪都说富贵莫如帝王家,这宅院里就是随便拿出一件陈设,到市面上也是价值连城,所以那么多人争权夺利,不惜泯灭人性也要往上爬不是没原因的。 最终周总管将林虎领到了王府的后花园,只见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正和几个美貌女子在那里玩投壶的游戏。 你在这里稍等。周总管叮嘱了林虎一句,便来到年轻人身边小声说了几句,年轻人似乎若有所悟,这才到一旁的凉亭里坐下。 林百户,随我来参见王爷吧。此时周总管领着林虎也来到了凉亭前,林虎当时都没等对方关照,是主动上前施礼。 锦衣卫百户林虎参见汉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此时年轻人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懒洋洋地说道:你就是林虎啊,听张能说你想见我? 不错,微臣一直敬仰汉王千岁,可惜无缘拜会,最近蒙千岁不弃,收为臣属,实在是荣幸之至,故此想来当面谢恩。 嗯,嘴还挺甜的,抬起头来回话吧。 微臣不敢。 恕你无罪。 多谢千岁。林虎说着这才抬起头来仔细观瞧,汉王朱高煦如今刚满三十岁,其实年纪本身还不算大,但已经留起了长须,看起来颇有气度。 或许是因为跟随永乐天子参与过靖难之役,给林虎的感觉这位的气质更接近于军人,尤其是顾盼之间透出一股明显的杀气。 在汉王身旁站着两个人,格外地引人注目,左手边是个瘦小的僧人,看年纪似乎也得五十开外了,生的瘦小枯干,穿着宽大的僧袍,给人感觉仿佛小孩偷穿大人的衣服一样,显得格外不协调。
当然其最吸引人注意的还不仅于此,这位的长相也格外特殊,五官表情都显得极不自然,给林虎的感觉其仿佛戴了一副人皮面具,而且这位的嘴角似乎天生上扬,咋一看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一样,其整个人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诡异阴森的气息。 与之相反,站在汉王右手边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身材高大伟岸,一身文士打扮,往那里一站似乎是位退休赋闲的达官显贵,即便衣着装束再平凡,那股高贵的气质也难以掩饰。 而这位的长相也是颇为清秀,尽管已经不算年轻,还留着长须,但看起来一点都不显得邋遢,跟那位笑面僧几乎就是两个极端。 关键在于根据林虎的观察,这俩人的武艺都不低,看来应该是汉王贴身的保镖,也不知其中是否就有之前搭救慕容兰的那个黑衣人。 此时汉王也端详了一下林虎,点了点头:嗯,长得倒是挺精神,听说上次你跟那个叫什么的我记得是个复姓。 此时那个笑面僧上前提醒道:千岁,是复姓南宫。 这位不仅长得诡异,声音也令人觉得极不舒服,倒不是说他嗓音如何不好,实际上其声线还颇有磁性,只是其说话的语调总让人觉得特别不自然,似乎在背台词,不带一点真实的情感。 汉王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当时是连连点头:对就是南宫,你们俩当街把我孤的手下给打了,胆量倒是不小。 王爷恕罪,我们当时不知道那些是您的手下。林虎闻听是赶忙赔礼。 要是知道你们就不敢打了,是吗? 冲着王爷的面子自是不敢。林虎这明显话里有话,意思就是如果冲那些人本身还是照打不误,在场众人闻听都是微微一愣,一般人在汉王面前卑躬屈膝还来不及呢,谁敢那么说话? 不料汉王闻听非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嗯,你这人还真挺有意思的,对了,听说那个南宫不肯为我效力?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那个人一向自恃清高,不通时务。 嗯,看来你们俩还挺熟悉,那假如本王要你对付那个南宫,你下得了手吗?汉王说到这里不禁身子前倾,逼视着林虎,似乎是在考验对方。 此时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虎的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当时林虎感觉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并不是因为炎热的天气,而是周遭紧张的氛围。 当然。林虎并没有犹豫太久。 哦对于林虎如此爽快的回答,汉王显得倒有些意外。 你们俩不是朋友吗?真能忍心那么做? 首先微臣跟南宫其实还算不上朋友,其次千岁要想对付她有的是办法,根本犯不上用我,您那么问无非是考验微臣的忠心,既然如此微臣当然得那么说,至于究竟怎么干到时候再想办法吧。 众人闻听林虎这么一说都是一愣,毕竟能把阳奉阴违说的如此光明正大的人可不多,汉王当时也有些意外:你清楚自己方才在说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