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辽东未平流民起(2 / 2)
“哦?原来还有此事,这真是应了因果不空啊!”
慧明回忆道:“那时我们遇到邹之麟的车队时,我请他放我去了。他说,旧年杨鹤赴陕西放赈时,他便在其中吃了数月赈灾粮,才得以活命。如今他护送我一段路,也算报了当年朱家对他的恩情,后又送了我一段路,才引兵离去。”
众人听了,皆是唏嘘不已,虞山道,这刘姥姥进贾府一段,我已大致想明白了,待我修改之后,再呈你们过目。
说着,他便开始抄写刘姥姥进贾府,一边抄,一边赠删,口中还解释道:“要将他们的来龙去脉一并介绍了,这些流民大多是军户逃逸,当初也算是王家有亲的,如今他们反明,取个小名就叫板儿,板可拆为反木,即是反朱。”
几人点头,说着他又想想,道:“后来他们中有人投了清,取个青儿,有人称王称霸了,叫个王成,反读便是成王,有的却自甘堕落,起个叫狗儿吧。”
刘姥姥初时带着反木进了贾府,需得找周瑞家的,报王熙凤,毕竟都是军情,还有那些隐瞒不报的,都要一并交代了的。
他一边说,一边抄,终于抄好,柳如是拿起读道是: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
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
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
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
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
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
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
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
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
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
狗儿听说,便急道:“你老只会炕头儿上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刘姥姥道:“谁叫你偷去呢。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狗儿冷笑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做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