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1 / 2)
看来,朱元璋十分上看大别山深处的这支御林军,他把这支军队的所有情况、包括他在大别山深处布下的每个棋子都告诉了他的爱孙朱允炆。
就在这支军队成军半年之后,老皇帝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称帝,帝号建文。朱允炆在老皇上驾崩的第一时间,就向李煦和统帅的这支御林军发来了指令,要他们立即开往南京勤王。
经过半年训练。这支御林军已兵强马壮、武器精良。接到指令的李煦和一声令下,这支军队做好一切准备,其中包括准备好了两个月给养,立即开拔,前往南京。
离南京城只有二十里地了。李煦的看好了一处十分宽敞有山有水的地方,下令安营扎寨,派传令兵快马加鞭,到了京城向朝廷报告。
传令兵很快就回来了,说他直接见到了已经顺利登基的建文帝。建文帝口谕,李煦和的军队就在距南京城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军队不必进城,等候命令就行。
“看来,”心里头稍稍有些踏实的李煦和将两个副帅召在帐下,“老皇上计划周密,看来已遂了心愿,爱孙已顺利成了大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朱来安说,“从原太子朱标离世的那一天起。皇上就在为现在的事谋划了,用心何其良苦,何其良苦!”
“看来,”这支军队的军事指挥是刘心怡,刘副帅说,“李大帅,这支军队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
“我也觉得应是如此。”
“李帅,您和朱副帅先歇着,我去布置,这营寨一定要扎牢实。一半人扎营寨,一半人警戒,晚上也只能有一半的军士休息。”
“刘副帅如此安排甚为妥当,离南京这么近,事实上对南京城内的情况,我等知之甚少。在这非常时期和非常地点,要确保随时有千人警戒。”李煦和下令。
得令后的刘心怡仗剑走出大帐。
“李大帅,”朱来安卸下戎装,“我这就化装成老百姓混进南京城,尽可能打探到更多的消息。”
“很有必要。”李煦和说,“你作为老百姓打探消息,要想打探到有价值的消息是要有时间保证的,朱副帅,等伙头军将饭造好后,你吃饱睡足后,再进京城。”
“得令!”
三天后,朱来安才回到大帐。
李煦和给他端来一壶水,刘心怡闻讯也围了过来。
“这次进京,虽说时间长了些,但着实探听到了有价值的情报。”朱来安喝了一大口水,“看来,建文帝虽已登基,但老皇帝的计划没有完全实现。”
“此话怎讲?”李煦和问。
“皇上驾崩,针对建文帝做上皇帝、做稳皇位最大威胁的燕王朱棣,朝廷已做好了周密布置。只等远在燕京的燕王朱棣前来奔丧,便将他软禁起来。不知道是因为走露了风声,还是燕王早有设防,燕王以北方军务吃紧、实在不敢擅离防区为由没来奔丧,只是派出了手下一名大将带几百号人举着寿幛,一路嚎哭到了南京,到南京后,这些人除了对着老皇帝的灵堂一个劲地嚎哭以外,什么事都没有。”
“这么说,燕王妃李妃,”李煦和当然关心他的宝贝女儿,“也不在京城。”
“我特别打听了。”朱来安说,“李妃自从嫁给了燕王以后,备受燕王宠幸,两人几乎形影不离,燕王没来奔丧,燕王妃自然不会来京城的。”
“燕王没来,”李煦和说,“这就是建文帝登基顺利,但同时,建文帝的心里不踏实,让我等留守此地的唯一理由。”
“是的。”朱来安说。
“看来,”李煦和说,“朝廷上下的这副牌还没有完全摊开,朝廷和燕王手中都还有底牌。”
“没什么。”刘心怡说,“我们至少有两个月粮草,两个月时间,情势一定能明朗,到时再定夺。”
朱允炆没有忘记驻扎在南京城外的这支军队。两个月后,可能是感觉到自己的皇位已稳,同时对南京城外的这支军队找不到足够放心的理由,朱允炆传旨,让李煦和的这支军队撤回原驻地。
“怎么样?”朱来安说,“因为我们这些人与新皇帝几乎没有什么接触,皇帝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说句大不敬的话,他呀,人小鬼大。”
“这”李煦和的心头五味杂陈。对皇上的忠心,这是必须的。可是,皇上有可能唯一的一个对手恰恰是他的女婿。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皇上和燕王手中都有好牌,一旦有事,究竟鹿死谁手,还是两说啊。燕王能甘心称臣?从他不来奔丧就可以看出,他决不会。可是女儿,现已成为燕王的爱妃,而且形影不离。她下得了手吗?即使她要完成使命,燕王是什么人?她得手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退一万步说,她,成功了,可是女儿,还能是人间一人吗?他不敢再想下去了,他下令:“撤回毛坦厂!”
回到毛坦厂以后,李煦和将军务暂时悉数交给了刘心怡和朱来安。
“老夫累了,好像是以前从来未感觉到的累。”李煦和说,“回家休息。有事,老夫立即赶到。”
刚到家,李煦和连个热水澡还没来得及洗,王庆利敲门进来了。
“王掌柜,”李煦和问,“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