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化身包工头(1 / 2)
朱棣倒是想看看自己这个儿子能修成什么样,朝堂上的争论无法改变他的心思,于是便批准这个计划。
朱高炽有了王命,动手也大胆起来,回寝宫便开始着手搞计划。
不过刚提笔就发现个问题:建筑队。
张瑾瑜见他回来便呆坐不动,写了建筑两个字就呆愣看着,生怕他伤了身子,借着送茶的缘由将他唤起,朱高炽朝她笑笑,接过茶喝两口。
张瑾瑜漫不经心问道:“殿下这是怎么了?回来都坐了半个时辰没动。”
朱高炽说:“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想到一些该解决的问题。”
建筑队在大明朝是没有专业队伍的,一般来说,那些大匠人家都是单独行动,顶多有几个打下手的人,至于修房子的人,则是从各地招募,反正也只是个体力活。
官营修建则更简单,直接调用劳役,这也是百姓负担沉重的缘故。
但这种事儿朱高炽肯定不能做,倒不是说他太圣母,而是不合算。
调用劳役看似省钱,但实际上损害的是国家,比如,一个工匠突然被征召劳役,说不定一整年的生产计划都可能会被破坏。
古代种地最重农时,错过农时,可就是一年白忙活。
张瑾瑜皱眉说,“那干脆招募工人好了。”
“招募工人倒是好说,不过我更想成立一个公司。”朱高炽解释。
成立公司的好处自然不用说,首先人员的专业性可以得到锻炼,另外就是人员固定,质量也可以保证,最后还可以更加省心。
水泥球磨机技术一旦突破,带来的产能提升是非常恐怖的,国家营建任务多而繁重,水泥的效果得到验证后,朱高炽准备启动预售制,用以营建新北京城。
但是,启动公司制后,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稳定的人员,如果招募,大部分人都需要做农活,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都在田地里,这样的公司迟早得倒闭。
张瑾瑜道:“殿下可以招募流民。”
朱高炽摇头:“流民可以招募,但绝不能以流民为骨架,这些人身无分文,做起恶来毫无顾忌,不能不考虑这点。”
“啊?”张瑾瑜皱眉:“这可怎么办?”
“我想用卫所兵。”
大明两三百个卫,各有驻地,朝廷不给钱粮,诸卫皆屯田自给,但朱高炽知道这个方法根本不行,诸卫屯田自给看似好办法,但卫所军官皆世袭,这点很要命。
朱高炽与张瑾瑜谈几句,觉得有所心得,便立刻赶走她,坐下开始写奏疏,连夜递上去,朱棣第二天把他召去,仔细询问。
朱高炽首先分析了卫所的优劣,最后总结:卫所制度必须有所改变。
现在天下初定,不宜大动干戈,但要逐步推行改革,眼下水泥大量生产后,朝廷将出现许多营建工程,不如就地组织营建公司,就地消化一批卫所兵马,先从南京开始试点。
朱棣并未当场回答,而是说要斟酌斟酌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