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发配安南(2 / 2)
县令该怎么样才能断定案件呢?”
金幼孜还是担心,“有宋一朝,官员甚多,结果造成冗官,国家财政吃紧,这些官员有一份贡献,安南莫不是要步北宋后尘?”
朱高炽道:“这你就多虑了,这些官职的设立,北宋是为了安置人员,而我们是因为确实有这种需求,两者不可同日而语。你知道北平府有多少官吏吗?”
金幼孜摇摇头。
“超过五百人。”
金幼孜大为震惊,因为整个大明王朝也不过不足四千人的官吏,一个北平府就搞出来五百多人,实在太离谱。
过了几日,北平府里的吏员先行抵达,合计一百余人。
这些人有很多朱高炽认识,也有很多朱高炽并不认识,但他们无疑都在北平府工作过,对北平府的工作流程非常熟悉。
朱高炽按照熟人优先的原则,将他们安排进乡村中层工作,这才是大明统治的中坚力量。
而那些不熟悉的,则都安排在身边工作,以便考察他们的能力。
但令金幼孜震惊的是,这些人中几乎没有一个是举人,功名最高的也就是秀才,其余人都是在北平府完成的基础教育,对于传统四书五经,仅限于读过。
不过,这些人到来,金幼孜的工作瞬间轻松。
他们动作麻利,思维敏捷,总是能想到完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未见得多么完美,却能解决很多棘手问题。
金幼孜的工作也变成控制大局,他都有时间找朱高炽喝茶。
朱高炽笑着问道:“金学士,这批人怎么样?”
“优秀!可为百里侯。”
朱高炽哈哈大笑,喝口茶望着外面的风景道:“当年太祖爷起兵,身边的人,不过都是些跟着他一起长大的泥腿子。
刘邦为王,最开始跟随的也不过是一亭之地的人才——甚至连人才都算不上,樊哙算什么人才呢?一个杀狗的。”
金幼孜摇摇头:“太祖跟汉祖都是有大气运的人,寻常人自然不同。”
朱高炽呵呵笑道:“我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在中华大地上,一县之地的人才,足以用来打天下。”
金幼孜给整得不会了,这话没办法接啊。
朱高炽继续道:“所以说,你说的他们可为百里侯,我是不赞同,如果给他们时间,他们能当知府、知州也不是什么问题。”
金幼孜道:“那让寒窗苦读的学子作何感想?”
“这就是人才培养方向的问题。
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都是聪明人,我从不怀疑。
我怀疑的是,四书五经这些真的能治理好天下吗?”
金幼孜惊悚莫名,望着朱高炽,好像一只受惊的兔子。
朱高炽笑道:“不必担心,再过几日,朝廷来的那些读书人都到了,到时候你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朝廷委派来的都是举人,他们抵达是在十几天后,以后又陆陆续续抵达。
朝廷派来的有两百余人,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留在中原大地。
不过,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以说惨不忍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