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订单太多(1 / 2)
七月份,山东传来消息,今年的棉花即将大丰收。
北平府的消息也是差不多,连续两年有大大小小的灾祸,今年倒是难得风调雨顺。
朱高炽叫人去统计资料,回来后发现今年的棉花实在太多,光凭外国人根本没办法吃下这么多的货,于是他陷入纠结,到底要不要把商品流入到国内市场中。
目前,帝国的生产模式仍旧是男耕女织,其中女织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用来换钱,甚至有些布匹还能充当货币使用。
朱高炽只要把棉布放出去,这样的模式必然受到冲击,产生大量的破产农民,而且更重要的是,布匹的货币功能会被冲得七零八落。
他只好求助于朱棣。
朱棣听完后十分惊讶,放下奏章,走出案子:“你那儿究竟有多少棉布?”
“初步估计,差不多有四五十万匹。这只是目前的预估,不过我觉得实际上可能会更多。”
朱棣斩钉截铁道:“千万不能放,这么多农民怎么办?”
朱高炽也很无奈:“爹,现在不是我要不要放的问题,山东大量土地都种了棉花,如果不卖出去,将来哪有钱买粮食,这些人吃什么喝什么?一样要死人。”
朱棣气急:“这种情况你早有预料吧,当初为何不说?”
“我没聊到今年会有这么多布。棉花种植管理很麻烦,产量也没那么高。”
朱棣来回走动,这情况很棘手,手心手背都是肉。
其实就算是他们破产跟朱棣的关系也不大,他担心的是这些破产的人群会造成社会剧烈动荡,好不容易安稳几个月,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帝国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国力?
他一直都想平定草原。
朱高炽默不作声,过了片刻,忽然道:“爹,要不这样,先在山东市场内投放,以及北平府,朝鲜、倭国也可以分散些。
我估计这么多地方差不多能消化完。”
朱棣道:“为什么要包括北平府?”
“北平府手工业发达,我们把布卖过去,北平府的农民破产也可以到北平府里讨个生活。”
朱棣道:“你怎么保证不会扩散到其他地方?”
“布只有这么多,怎么扩散?光这几个地方的消耗已差不多,无法流通。”
朱棣闭眼想象片刻,终于点头:“好,派人于边境严加搜查,禁止带出这几个地区。”
八月中旬,位于山东淄博的两个棉纺织厂开始运作,祝荣负责这里的工厂,今天是正式开业第一日,他必须在这里呆着。
络绎不绝的马车把从山东各地收来的棉花全部送进工厂。
工人早就各就各位,棉花送来就投入紧张工作。
祝荣亲眼看着第一框棉花整理后倒入梳棉机,梳理完毕的棉花送到纺纱机旁开始纺纱,纺纱完成后这些纱线被送到最终的棉纺车间。
数十台大型机器轰隆隆响着,棉纱投入进去后变成布出来,第一匹布出来后,祝荣用作收藏,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布。
经历过半年多的忙碌,山东大地上的大量投入终于有成果。
作坊前方修了条宽大的水泥路,连接至官道。
道路上运输棉花的车辆,全都是投入巨资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