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兵员差,逃兵很多(1 / 2)
三日后,新军校场。
阳光毒辣,蔫蔫得没一点风。树叶纹丝不动,毫无精神。
连续半个多月未曾下雨,空气里的炎热似有实质,人光站着就犹如火烤般。
朱高炽早早出门,来到校场。
所谓的新军校场其实是元军旧时的兵营,元大都被破,这里的兵马早就跑没影了。
朱棣镇北平,也没想过利用这个校场,慢慢荒废。
此时,校场明显是刚刚修缮过,校场中的设施是新的,兵器架、箭靶、各种武器,都簇新发亮。
校场土地上还带着青青的草茬儿,营房都是新修建的,使用了水泥与砖瓦,崭新的墙面在阳光下泛着光。
今日军校开业,要举行誓师大会。
朱高炽把姚广孝请来,以及诸多文武大臣,他们站在校场点将台上,打着油伞遮挡阳光。
朱高炽站最中间,身披盔甲。
原本他是想增加压迫力,但糟糕天气让他布置白费。
朱高炽满脸是汗,对孟善道:“让他们进场吧。”
孟善高声喊道:“学员进场。”
声音像波浪似的被校尉传下去,最终传到门外,两百余名学员走进校场。
朱高炽听到拖沓的脚步声不由皱眉。等到学员真的进来,他不由看一眼孟善。
孟善低声解释道:“没办法世子爷,他们都不觉得进军校能有什么好处。卑职只好将余丁招募进来。”
余丁是跟卫所制结合的制度,卫所中的军户,每家都要出一人为兵,余人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家中除了应征的儿子外,剩余男子称为余丁。
这些人穿着纸甲,高温天气让他们浑身冒汗。
连站直身子都不能,每个人东倒西歪,帽子也戴得很不正。
每个人的眼皮都是耷拉的,腰微微弯着就像虾米似的。
他们无精打采得很,跟晒得蔫了的禾苗似的。
而且他们很瘦,活活就像骨头架子裹层皮。
朱高炽勃然大怒,他让招募的是军官,而不是一群乞丐,他狠狠瞪孟善一眼。
孟善也心虚,不敢多说。
朱高炽走上前,道:“从今往后,你们就是军校的第一批学员。在军校里你们将受到严格训练,包括但不仅限于骑马、射箭、炮兵、近身攻击、实战、堑壕、工兵、测绘……
你们所学习的科目很多,三年起步。你们不但要识字,还要学会速算。
将来你们在战场上所遇到的任何情况,都要学会应对。
三年内你们不许回家。除节假日外其余时间全在军营,每日都要训练。还要付出努力。
现在,不愿意继续下去的,你们有两日时间反悔。两日后所有留下的人都视作自愿留此。
另外,学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每个月都有。
如果连续三个月不合格,你们将会被淘汰。”
“散了。”
朱高炽准备的许多节目都没用上,毕竟面对这样一群乞丐似的士兵,他忍住没发火已经足够有修养。
解散诸人,朱高炽便将孟善与张玉叫进办公室,狠狠批评他们一顿。
“这就是你们招的人?北平府里这么多兵员,难道就没有人愿意来的吗?这样的兵怎么练?”朱高炽怒不可遏。
孟善道:“世子爷息怒息怒,不是我们不想招良家子,可俗话说得好,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世道如此,北平府里没几个人愿意,我们也只好从卫所里招募。
卫所里的兵马都被王爷带走,剩下的可不就这种余丁了么?”
朱高炽道:“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胡说八道。这些人是不是有部分是强制来的?”
孟善苦笑:“世子爷,不强制连这点人都招不到。您这么一句话明天起码得跑一多半。”
朱高炽有些想当然,他是把后世的军校直接代入这个时代。
但在明初,刚刚安定下来,人心思定,没人愿意继续打。
军校,说是学当兵,当兵还用学吗?战场上卖命就是。
学当兵,莫不是要给世子爷做奴才?
很多人是不愿意这么做,除了少数懒蛋愿意,只要勤劳些的人,都想着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而且今天朱高炽的规定也带来另外的问题。
以前当兵的时候,虽然也不能随时回家,但偷摸跑回去也没什么,况且卫所兵,家跟营是不分家,家就挨着军营,军营就挨着家。
卫所兵可不是在卫所生活就好,还有地要耕种,平日这些正兵也会干农活。
古代劳动效率太低,几十亩地需要一家老小齐上阵干上几个月才能收获。
他今日宣布三年内都不准回家,这些人一听就有点炸。三年不能归家,那就等于家里少了个劳动力。
余丁也是青壮,同样也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他们,家说不定都要垮。
别看古代动辄寒窗苦读十多年,那都是地主阶级。寒门说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贫农,而是小地主。
几代人努力积攒家业,才有可能供一个读书人。
真正的困苦百姓,读书根本就是奢侈。
所以三年时间对大多数人来太过漫长,更何况每个月都还有考核。
朱高炽没料到这些,他对古代社会生活的认知还是有差距。听完孟善的辩解,他认为自己可能真的是太想当然。
语气不由缓和许多:“是我想得差了,这事不怪你们两个。”
孟善张玉赶紧拱手,哪敢让世子爷认错?
朱高炽摆摆手,不耐烦地走来走去,找不来合适的人员,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突然,他停住脚步,猛扭头道:“紫荆关一战,多了那么多孤儿,当地都是怎么安置的?”
孟善苦笑:“孤儿安置么,要么就送进养济园,要么放任自流,谁家也没多少多余的米面养活一个大小子。
幸运的话,还能有人收留,不幸的话,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