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世卫组的谴责(1 / 2)
几辆重型卡车将e国船舶上的火箭发射平台全部拆卸拉回了新基地内,随后建筑机器人对火箭发射平台进行改装。
由于地球磁场以及大气的原因,导致宇宙中的尘埃物质在穿过大气的时候就被灼烧殆尽,有些则是因为地球磁场的缘故很难达到地球的表层。
例如氦三以及一些稀有矿物,在地球上几乎寻找不到,但是像月球这样没有大气和弱磁场的环境,月球的土壤中蕴藏着大量的氦三以及稀有矿物。
除了月球,水星和火星这些距离太阳更近行星的土壤表层,同样富含稀有的矿物原料。
而距离太阳更加遥远的行星,例如土星和木星这样的巨行星,因为巨大的体积而具有强引力,同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宇宙尘埃,在这些星球表面上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然而目前的航天科技还无法支撑探索月球以外的地外星球。
首先是距离的阻碍,就算是火星这样距离地球较近的行星,以目前航天器的航行速度,即便能安全着陆一个来回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对于李明宇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火箭发射的首要目标还是月球,殖民月球的主要目的就是氦三。
能源是制约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可以大量获取到月球的氦三,那么可控核聚变就可以提上日程呢。
可控核聚变的技术都是现成的,只要有足够的氦三作为燃料,甚至几十台大型的核聚变发电装置就可以带起整个亚洲的电力。
而一旦能源的掣肘被解开,那么生产力将会进一步的提升,整个社会可以更快向星际航行时代迈进。
除了氦三以外,李明宇还想要看看月球上是否有另外的稀有矿物,例如高品位的钛矿、晶格硅等。
钛和硅在地球上广泛存在,是航天火箭重要的制造材料,但是地球上的钛分部太过于分散,单矿石的品味非常低,所以冶炼成本很高,这也导致了钛的价格更高。
而航天工业中需要大量应用钛矿,一艘几亿吨的星际运输舰甚至要使用几百上千万吨的钛矿,按照目前地球的产量以及冶炼成本,要想把星际运输舰造出来仅仅是成本就是个天文数字。
即便是李明宇再能吸金,如果社会的生产力达不到相应的水平,想要制造出这种庞然大物仍旧很不现实,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也无法和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相提并论的。
除了钛矿以外,晶格硅也是太空航行的重要材料,在星舰制造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大量的电子元件,同时因为宇宙的各种特殊环境,所以对这些电子元件也有极高的要求。
而晶格硅则是制造太空电子元件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使用晶格硅制造的电子元件对真空和失重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同时耐高温和耐磨损,但是地球上很少存在丰度较高的硅矿,单纯依靠从砂石中提炼纯硅很难满足航天器材的要求。
如果能在月球上大量开采钛矿和晶格硅,那么先建造一艘小型的宇宙飞船或许不会那么难。
另外更加重要的是,李明宇想要捕获一些小型陨石。
这些小型很多都是从太阳系以外形成,在流浪宇宙的过程中被太阳的引力捕获的,说不定里面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宝贝,这东西就跟飘在天上的盲盒一样,谁也不知道这些盲盒里藏了些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里面一定有李明宇想要的东西。
火箭发射平台因为长期没有使用,很多的组建已经老化了,甚至可以说只剩下一个铁架子,李明宇看着面前锈迹斑斑的大家伙,有点明白为什么约瑟夫答应得那么爽快了。
这堆破烂丢在别人手里基本上只能当做废铁卖掉,处理掉的成本都不少,更别说能卖出一亿元的高价了。
工业机器人将发射平台所有的组件一一拆卸下来,随后对其进行改造处理。
首先是控制部分,原本老旧的控制单元需要全部替换掉,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控制,之前王志山请李明宇训练航天工业集团使用的人工智能,所以李明宇有火箭发射人工操作的全套原始数据,有这些数据让小玉再训练一个应用于航天发射领域的人工智能并不难。
其次是火箭发射平台稳定性的改造,东北部军工厂打印的新式火箭马力很大,而且采用了等离子体燃料作为动力,以现在发射平台固定支架的强度,肯定无法承受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庞大推力。
目前因为材料的限制,等离子体引擎还没有研制成功,所以发射的火箭基本上都是采用一次性使用的结构,无法做到火箭舱的循环使用。
等离子体做功时产生的能量太强了,目前已有的材料根本无法长时间承受如此强大的能量,只能像是射能炮一样低频率的做功,但是火箭的引擎不一样,升空的推力需要持续不断,否则就无法摆脱强大的地心引力,以目前材料的强度,最多坚持到使火箭进入月球的引力轨道,随后整个发动机引擎就会完全瓦解。
最后是发射平台回收仓的装置。
李明宇发射的火箭与其他国家发射的常规火箭不同,其他国家发射的运载火箭基本上是单程票,也就是说无论微信也好探测器也好,一旦发射升空之后是不会再进行回收的,要么任由其流亡宇宙,要么主动接受地球引力的牵引,在进入大气层后主动焚毁。
除了一些科研性质的探测器,大部分的卫星都是选择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处理,毕竟这种方式简单省事不说,而且还十分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