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66章这考生用破题卖了个关子(1 / 2)
邱老先生捧着这名学生的卷子,如获至宝似得捧给吴兴邦去看。
吴兴邦看完后,却没有邱腾那么兴奋。
在他看来,像邱腾手里的这种考卷,每一科乡试、会试都能遇见不少。
无非是谈些大道理,讲些大空话,于事无补,于国无益,这样的考生,到最后顶天也就是邱腾一般,是个寻章摘句的老儒罢了。
吴兴邦之前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有一年乡试,考官在卷子上出了一道题。
题目是:“《o》!”
没错,题目就是一个圈。
按道理讲八股文考题不得从四书五经里出吗?
这一个圆圈算怎么回事?
嘿,还真别说,这个考题还真是出自《四书》。
因为历朝历代的书都是没有断句的。
所以为了标识每一段话的区分,便在每一段话开始之前,在前面画一个圈圈。
搁后世,就好像高考作文题,考的题目是一个逗号,滑天下之大稽。
但那年乡试有两个人水平特别高。
一个圈能写出什么东西?
这玩意就是个标点符号而已,能总结出什么高大上的圣人之言出来?
嗨,人家两位水平就是高,脑洞还特别大,真就总结出来了。
第一个人破题叫:“圣人立言之先,得天象也!”
意思是,孔子这样的圣人在说话之前,是有天人感应的,他还没说话,天象就已经出来了,那么天象是什么呢?
就是那一个圈。
这个角度极其刁钻,首先儒家确实有天人感应之说,君王的一举一动,圣人的吃饭拉屎,都会引动天象,有征兆出来,这个考生破题,首先符合儒家的李坤。
其次,从排版来看,每一段话前面都有一个圈,确实是圣人还没说话,就已经先有了一个圈出来。
他把这个圈当成天象,联系到儒家的天人感应,最后讲出一个高大上的道理。
虽然牵强附会,但破题的角度极其刁钻。
第二个人跟他的思路则完全不一样,他又讲了另外一个破题方法。
“圣贤立言之先,无方体也。”
什么意思?
社会人讲话都很圆滑,没有棱角,只有圣人出来教化之后,人们心中才有原则。
这个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呢?
因为儒家讲究君子外圆内方,意思是,我外在处事有点圆滑,讲究一些技巧,但是我内定的原则要像正方形一样,不能变化,不能动摇。
话说回来,首先,这个故事肯定是以讹传讹或者甚至是杜撰的。
因为乡试不可能出这种考题来。
县试、府试还差不多。
乡试的卷子是要交礼部存档的,哪个主考敢出这种题目,还不当场被皇帝把脑袋给拧了?
但为什么吴兴邦看到这个试卷后,会想到这个故事呢?
因为,在吴兴邦看来,这个考生完美的融合了以上两个考生的。
读书很精,而且十分圆滑。
这从他故意引用“九赋”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