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选修(2 / 2)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不少人都是还不晓事的小团子,还没到为自己而读书的地步,只是知道自己读书会博得父母夸奖,因而一旦觉得获得的回报,不值得自己冒着寒风在这里听天文,也就放弃了。
不过因为到底是第一天,不少人虽然想走,但还是咬牙留了下来。
楼绒绒听着也艰难,毕竟她还未曾读通《尚书》,对先生随口引用的不少圣人之言更是闻所未闻,只能低头苦记,想着回家后在费鹜苏的书房
里翻一翻,说不定能找到对应的书。
等先生觉得下情上通这一点已经讲透,这才缓缓引入了今天的主题,同大家讲解了《诗经》的起源。
据《礼记》言,古之天子巡守,“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即“命诸侯大师之官各陈其所采国中之风谣”,天子由此可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由采风之制,而有《诗经》的形成,其作者上至卿大夫,下至庶民,可见王者听言之广。
楼绒绒也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来看《诗经》,她前世虽也知道《诗经》是采风所集,但今日听先生一课,才算体会到了《诗经》“陈情以上”的作用。
带着这样的体悟,再去看《诗经》诸篇,又觉有新的体悟。
一节课下来,楼绒绒的笔记不知不觉又写满了两张竹纸,再往旁边一看,杨叔童比自己写的还多,而且还是用蝇头小楷写的,竹纸上密密麻麻,楼绒绒扫了一眼,只觉像是有无数蚂蚁在纸上爬。
杨叔童见楼绒绒看过来,多少有些羞赧,其实他也不想将字写得如此之小,只是家中并不富裕,读书花费又是一笔负担,他只能如此节省。
好在楼绒绒很快就收回了视
线,并没有因此发问,这让杨叔童下意识松了一口气。
至此,乙班的课程也算结束了,甲班却还有一节课,不少乙班的学子也像他们一样,提着书箱忙往外走。
路过还在收拾东西的丙班同学时,不少乙班同学都暗自挺直了腰板,心中暗暗自得,毕竟可以坐在书堂里听,而丙班学生却只能在书堂外吹着冷风听讲。
譬如蓝语嫣,就专门在楼绒绒面前走了过去,还清咳了两声,试图引起楼绒绒的注意。
楼绒绒直接忽略了她,她来这里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认人,不是跟烂人纠缠。
她直接从中午时不在书堂的人里找,一眼扫过去,便瞧见两个年纪大约十二三岁,身形气度都远胜旁人的少年。
就凭主角团的光环,她要找的应当就是这两人了,只是不知谁是姜炳明,谁是任明珏。
恰巧这时,两人身后有个少年郎匆匆追了过去,将一本书塞给了两人里看起来更温和的那一个,感激道:
“任兄,多谢了,若不是你恰巧多带了一本《诗经》,第一日上学就忘带书,我都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先生了。”
那温雅少年接过书,友善地笑了笑:
“不必多谢,同窗之间,本该如此。”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