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五(1 / 1)
那日之事过去数日,莺莺也一直在寺中没有出去过,只因崔夫人和法本方丈商议给父亲做道场的时间就在这两天了,莺莺在院里无事和子瑜逗崔夫人开心。
做道场这天,普救寺提前相告这日寺庙有场法事,因此没有外来香客了,因着崔夫人重礼仪,如今自己和女儿是两个女子,在寺庙为丈夫做道场,这道场周围便不许男子靠近。
不过即便如此,也有那么一个漏网之鱼。
这漏出来的鱼呢,叫张生,字君瑞,张生家住洛阳,父亲曾是礼部尚书,只是,父母早逝,家中只有一年迈的爷爷和几个小厮,家道中落,家族中其他的亲戚因他年幼,企图霸占张家财产,都被张生家中小厮给赶了出去,后来张生稍年长考中秀才,族中人这才作罢,不敢再来张家生事,张生年纪轻轻便已体会了世态炎凉。
幸亏张生父亲还留下点家产,张生和爷爷靠这点家产倒也能维持生活,供张生读书,张生自懂事起,便勤奋好学,外人看来张生颇有其父的风采,十六岁时便已考中秀才,不过这么多年,这科举之路似乎终止于此一般,考上秀才之后,张生便再没有考中过。
张生此次来蒲州呢,也是听说这蒲州是兵家要塞之地,此地民风淳朴,各地商客也会来此地逗留,交换货物,张生这些年常常在外游历,路过蒲州,也被这繁华的景象迷住了,并且,张生有个同乡,年少时是同窗好友,二人交情匪浅,八拜之交,后来他弃文从武,进了军营,屡建战功,如今已经是征西大元帅,此次,因南方小地方水患,难民往北迁移,朝廷派他前去镇压,防止难民发生暴乱,如今这杜将军便在离蒲州不远的府州,张生去往京城赶考时间尚且充裕,不如在此地逗留,等好友忙完灾情,便可去拜访一下。
张生在这蒲州停留,与自己的书童琴童二人本来在一家名叫状元客栈歇息的,琴童去叫客栈小二给自家公子准备吃食,便好奇向店小二打听一番这蒲州如何,这店小二便将这蒲州的风俗都和琴童说了,还向二人说起这蒲州有一座寺庙,名叫普救寺,这可是这蒲州有名的寺庙,寺庙里的方丈法本,那可是得道高僧,这里的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寺庙气势恢宏。
琴童听店小二对这寺庙赞不绝口,回房便跟自己公子说了这普救寺,张生一听这蒲州还有这种好地方,便也想去看看这普救寺,于是第二天便带着琴童去普救寺。
二人来到这普救寺,刚站在寺门口,便感觉这寺庙果真如店小二所说,香火旺盛,且这寺庙格局非常之大,气势恢宏,令人站在此处便已经心生敬畏,不敢在此处造次。
寺接待二人的是寺庙里小和尚,叫法聪,张生向发聪解释说,他与书童本是上京赶考,途径此地,在此地停留一些时日,又听闻普救寺是这有名的香火院,而且此处幽静,使人心情甚好,便想在这寺庙借住一段时间,温习功课,以便来日赴京赶考。
法聪听闻二人要在寺中借住,且还是个书生,遂向方丈如实禀报,得到应允后将二人安置寺中的书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