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书院(2 / 2)
他点头说:“蔡中郎笔法虽有力,但不及将军有筋骨。”
吕布笑着继续提笔写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贾诩看到吕布写的这类似辞赋中的骈体文,不由地叫好说。
“将军写的这骈偶十分有深意。这是要勉励那些太学生不单要学问,还要心怀天下。”
荀攸、司马防、毛玠他们看到吕布露的这一手书法和文采,也是在心里嘀咕。
这主公平时说话直来直去,好似没多少文采。
原来是藏着捏着。
现在才露出来。
主公到底还藏着多少本事,是我们的不知道的?
这心机,这城府实在是高。
书院很快就成立,并且招收学员。
清晨,铜钟声铛铛响起。
步行,或者是坐着牛车来的学员只有寥寥几个。
当中有几个都是成廉、魏越他们几个武将次子、庶子。
吕布当然也明白学员家长的担忧。
汉代文具虽然已有缣帛、纸、笔,但是使用并不普遍。
在书写出版相当困难的年代,大师们的经说讲解是很难写在简牍竹卷上的。
多是师师相传。
想要学习知识就必须从师。
经师讲学也就成为汉代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
当初秦始皇焚书坑儒。
儒家学说遭到严重破坏。
后来秦灭汉立,一些幸存下来的儒生靠着记忆背诵出四书五经,用隶书记录并整理出来,被称为‘今文经’。
到了汉武帝、汉成帝时期,拆孔子的旧居室,在墙壁中发现了用古文字写的《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多种儒家典籍。
河间献王刘德收购到了古文书写的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诗》、《春秋左氏传》等多种儒家典籍。
学习古文典籍的学派,被称为古文学派。
古文典籍和今文典籍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两者互相指斥对方为伪书。
由于没有统一教材,这方面的纷争一直没有平息。
至东汉熹平四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
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奏请订正《六经》的文字。
汉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
初步解决了统一经书的问题。
经学的问题算解决了,但是两派学者研究的方式方法方向也不尽相同。
加上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各家各门对经书的含义理解有很大不同,渐渐就形成了儒家著名的经学和家学。
传经时以汉初立为博士的经师的经说为准的就是经学。
师所传授,弟子一字不能改变,界限甚严,称为家法。
这两派都坚信自己注解才是正统,指斥其他家是伪学,各家势如水火,相互攻击。
吕布建立的长安书院可没有一个能压的住场子的经学家。
自然没有几个人愿意将儿孙,族里的子弟送来入学,以免被误人子弟。
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才建起的书院才几个学生,吕布十分生气。
看来不放大招,你们是真的以为我吕布没资格当校长啊!
等着,看我不将东汉的学术界不闹个天翻地覆。
老子就不姓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