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才俊司马相如(1 / 2)
刘彻新政受阻,沉湎南山狩猎。闲暇之余,他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子虚赋》。当年,秦王政看了《孤愤》、《五蠹》两篇文章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寡人得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刘彻看了《子虚赋》被文章的内容吸引,以为这是古人所做,说了这样一句话: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当时,侍奉在刘彻身边有一个人,他叫杨得意。此人,是蜀人,有个官职:狗监。
所谓狗监,就是专门负责替皇帝看狗的人。刘彻沉湎狩猎,怎么少得了猎犬。杨得意陪伴皇帝左右,得知皇帝喜爱《子虚赋》,却不见其人,深感遗憾。于是,杨得意告诉皇帝,认识《子虚赋》的作者。
刘彻很高兴,知道写《子虚赋》的作者叫司马相如。
现在来说说,被誉为西汉赋圣、辞宗、四大家之一的司马相如那些事。
司马相如,出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出生地在蜀。他先前的本名叫犬子。至于,他父母为什么给他取名犬子,最常见的一种说法:避邪祟,以生长。
司马相如后来成了汉赋大家,千古流名,犬子这一称谓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后世为了表示自谦,也都纷纷仿效司马相如的父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犬子二字,不在成为贱名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司马相如少年时,无忧无虑,不愁吃喝。他喜欢读书,击剑,擅长辞赋。随着年龄增大,司马相如也觉得犬子二字有伤大雅,难登庙堂。于是,改名为司马相如。
说他改名为相如,是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名人,他叫蔺相如。为了纪念自己的偶像,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相如。
司马相如长大,想要到外面去闯出一番天地。其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光宗耀祖,大力支持。
大秦时,秦王政推行了一种政策赀选制度:入粟拜爵。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百姓纳粟一千石,拜爵一级。
汉承秦制,这种制度也被继承。尤其是到汉景帝时,内史晁错当政,为了增大财政收入,大力提倡入粟拜爵的政策。
汉景帝诛晁错,平定诸侯叛乱,民生凋零,国库空虚,继续推行赀选制度。只不过,今赀算十以上乃得官。后人按照西汉时期那个生产力推算,汉初一金大概值钱一万,十万钱也算得上一个中产之家。而,司马相如的父母为了让儿子能够混出名,增加眼界,以赀为郎。捐官至少用了十万钱。
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年),二十九岁的司马相如意气风发,纳赀为郎,从蜀中前往长安,路过北门,豪情满怀地在桥柱上题字写道: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不乘四匹高头大马拉的官车,就不再从此桥过。这句话,是司马相如离开成都时立下的豪情状语,表示一定要功成名就,富贵还乡。战国时代的名将吴起,离开家乡时,也留下了这样的豪情状语:誓非卿相,不归卫。
这时的司马相如,可谓是踌躇满志,满怀功名。后人取司马相如题字之意,将此座桥更名为驷马桥。
司马相如满怀期待离开家乡来到地都长安,准备一展所长,实现胸中抱负。然,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司马相如来到长安,做了一个官职:武骑常侍。
所谓的武骑常侍,它是皇帝近侍护卫。其职责,是负责管理皇帝狩猎事宜的官职。而,汉景帝不是忙着处理后宫,就是忙着为皇储铺路,哪有闲情逸致出行狩猎。
司马相如善文,对于武,不是他的强项。而,汉景帝不喜打猎,他很难见到皇帝。再加上,汉景帝喜欢儒、道两家,对于刚兴起的汉赋,没有兴趣。司马相如的满怀期望,逐渐落空,人生过得很不如易。
这时,诸侯王之首的梁王刘武(汉景帝之弟,窦太后小儿子来长安朝见,声势浩大,有天子排场。司马相如又听闻梁王广招天下贤才,八方的闲人雅客皆前往梁国。
司马相如见自己在长安熬不出头,做了一件事:称病辞官。
捐了那么多钱财,只为谋官,却最终辞官,司马相如当时的心情是什么,不得而知。然,这是司马相如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司马相如离开长安,东出函谷,去了梁国。在梁国,他得到了梁王的礼遇,也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物。其中,有几位享负盛名的人物,他们是齐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人庄忌、齐人羊胜、齐人公孙诡等。
梁王刘武平定诸侯王叛乱,立下大功。再加上是汉景帝之弟、窦太后之子,不仅享有天子礼遇,还有肥沃的封地和钱财。
梁王刘武有个爱好:狩猎。
为了狩猎,修了一个气派的皇家园林,被称为梁园。这个梁园,规模宏大,据史料记载,刘武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平台三十里。
梁园修成,刘武命文人墨客写赋一首,以表示庆贺。其中,公孙诡写了《文鹿赋》、枚乘写了《柳赋》、韩安国写了《几赋》、邹阳写了《酒赋》、羊胜写了《屏风赋》、路桥如写了《鹤赋》、公孙乘写了《月赋》等。诸多赋当中,梁王刘武最喜欢枚乘的《柳赋》,大加赏赐,韩安国文采欠缺,《几赋》未成,被当众罚酒。
一时间,梁国成为文人雅士的天堂,文学游士有邹阳、枚乘、庄忌、路乔如、公孙乘等以文赋称道,谋士有公孙诡、羊胜、韩安国等以辩智见称,儒士有丁宽、田王孙以《易》学著名,戴德、戴圣以《礼》学著名。
司马相如东游,来到梁国,得到了梁王重用。不仅跟随梁王出游狩猎,还目睹了诸侯王狩猎的盛况。于是,司马相如把自己所见所闻,用自己的才华,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为了避讳,虚构了两个人名:子虚和乌有。
设置的背景,齐国和楚国君王狩猎。
就这样,不世之著《子虚赋》诞生了。司马相如也凭借自己的才华,俘获了梁王刘武之心,被拜为座上宾。
按道理说,司马相如入梁,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写赋,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每天聚在一起,喝酒、写赋、狩猎,得君王宠信,他会很高兴。然,司马相如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梁园虽好,终非久念之乡。
这句话,看出了司马相如在警醒自己。毕竟,梁王招纳文士,出行远胜天子排场,封地广,府库充盈,甲士多。很多人连汉景帝高官都不想做,也要来到梁国。久而久之,迟早会出现隐患。
果不其然,汉景帝废黜太子,梁王刘武回到长安有所图。怎知,兴致而去,败兴而归。回来后的梁王,性格大变,采纳羊、公孙二人建议,刺杀朝廷重臣。一时间,汉景帝和梁王站在对立面,看上去是汉景帝和刘武之间的矛盾,何尝不是地方诸侯王与长安的矛盾。
虽经过众人调停,汉景帝和梁王两兄弟关系没有决裂。但,梁王的皇帝美梦落空。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梁王上长安被拒,去北山打猎见了怪牛,六月中旬得了热病去世。梁王死了,汉景帝将其封地,一分为五。昔日的梁国盛况,不复存在。梁园不在,为它写的赋,却流传下来。
梁孝王死了,梁园众人四散而去。司马相如衣食没有了着落,只得回到故乡成都谋生路。离开成都那年,他年方二十九,正是大好年华,写下了豪情状语。回到成都,他已经近三十六岁,满是悲凉和沧桑啊!
司马相如三十六岁了,他的人生可谓是一塌糊涂。双亲已故,没仕途,没前程,没稳定的职业,尚未婚配。赋闲在家,生活无依,家徒四壁。
除了会写赋,他还会什么呢?此时此景,司马相如会想起什么。我想,会有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也有梁园的醉生梦死。也许,会想到自己一事无成的中年危机,混得如此凄惨。
就在司马相如生活没有期待的时候,一个人改变了他的处境。这个人就是王吉。史料只留下王吉部分信息,如他的官职是县令。如他和司马相如是好友。
王吉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司马相如,混得如此凄惨,给他修书一封。信中的内容这样写道: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就来我这里看看吧!
司马相如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工作,生活又不顺心。于是,他打算去王吉哪里,一则见见过去的老友,二来可以观赏风景顺顺心。
临邛,也就是四川现在的邛崃。离成都,有八十多公里。现在的速度,这点距离,不算什么。但,古时,这些距离,是要花费几日。司马相如带上随从,从成都前往临邛。
王吉见司马相如能来,很高兴,不仅亲自前去拜访,还热情招待。久之,司马相如有些反感,以病为由出言拒绝。然,王吉依旧恭敬如此。一时间,司马相如的名声在临邛迅速传开。毕竟,他有才华,做过京官侍奉过汉景帝,还是梁王座上宾。临邛远离长安,与之相比,那就是穷乡僻壤。
临邛远离长安,但资源丰富,盛产煤,铁,盐,茶。故而,临邛有很多富人。其中富人当中有两个代表:卓王孙家和程郑家。
卓王孙原籍为战国时期,赵邯郸城,他有个祖传特长:冶铁世家。
秦始皇灭赵,将卓王孙先祖迁移到临邛。卓王孙先祖利用祖传特长,为富一方。据史料记载,卓王孙家财产数百万,光家奴就有八百人。
程郑,原籍关东。其先祖被秦始皇先祖迁移到临邛,因鼓铸铁器致富,有家童数百人。
卓王孙和程郑听闻临邛来了一位大才子,连县令对他都是毕恭毕敬。两家虽有钱,却没有地位,哪里见到这种场面。卓王孙和程郑两人商议,宴请县令王吉和大才子司马相如。
当县令王吉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到了中午,去请司马相如。怎知,司马相如推辞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王吉见司马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司马相如不得已,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