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互相算计】(2 / 2)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继续收购,长实集团的资金实力充足,完全有实力将持股提升至49%。”
林瑞寰说道:“好的,父亲!若是持股达到49%,我们长实集团在和记黄埔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加,而和记黄埔的支薪管理层则变得没有太大的权利。”
林志超笑道:“若论权利,我早可以拿捏韦理等人。不过对于和记黄埔,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应该徐缓渐进的模式接过管理权。这个事情你暂时不用管,那边有我看着,最迟几年时间便会真正纳入长实系。”
林瑞寰说道:“好的”
他很是佩服自己的父亲,独自一人前往和记黄埔这个全是英籍高层的企业,重要的是,外面都传言林志超在和记黄埔备受尊重,已经和英籍管理层有较好的默契。
待林瑞寰离开办公室后,林志超满意的点点头。
长子成熟稳重,是个守家的好继承人,等到八十年代,他就卸任总经理职位。当然,林志超依旧会操控长实集团发展,不会允许出现——前世的郑家纯,上台几年,又得让老子出来擦屁股。也就是说,林志超虽然让出总经理职位,但所有大项目都会过问,一经不对劲,立马就会喊停。
毕竟,他是董事局主席,一切以他的命令为准;只有在董事长不干涉的情况下,总经理才能做出自己的决定。
不过在林志超看来,林瑞寰不可能是郑家纯那样的‘二代’,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可能缺的是,主持一家大型集团的经验而已。
在个人事情上,林瑞寰做得也非常合林志超心意,他现在已经是两个儿子的父亲,在家庭上维系得非常好。
目前,林志超已经有四个孙子,都是清一色的男孩子。看样子,林氏家族遗传了林志超的基因,生男孩几率较大,女孩子基因较小。
下午。
林志超参加了和记黄埔的高层会议,他在会议上主动了解了关于‘和记电讯’的进展。
这时候,韦理说道:“林爵士,和记电讯成立的事情,我们都是同意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和记黄埔还有很高的债务,所以只能暂时缓一缓。”
林志超看向李察信等人,发现他们躲闪了一下林志超的目光,便知道韦理又私下找这些人进行了某项默契。
不过韦理的理由,确实让人无法反驳。和记黄埔目前的净负债是10亿港币,去年净利润是1.5亿港币,危机不算解除。
林志超思考了一下,决定暂缓一下也没有什么问题,哪怕是八十年代初开始发展,都来得及。毕竟前世的世界上第一款商业手机是1983年在美国出售,而香港则是在1985年推出手提电话。
“既然和记黄埔如此缺钱,我这里有个投资项目,讲出来大家参谋一下!”
韦理说道:“请讲!早听说过,林爵士不仅是经营之神,还是一位投资大师。”
他是该给尊重的地方给予林志超尊重,毕竟林志超是英女王授予的爵士,且经营之神的美誉是公认的。但该排斥林志超的地方,他也尽量排斥,特别是减少林志超和自己竞争管理大权。
要知道,韦理的年收入是和记黄埔的2.5%,也就是1977年和记黄埔赚1.5亿,韦理的奖金就是400万左右。
这才是真正的打工皇帝!
而今年(1978)将会更高,若是到了八十年代初,和记黄埔的利润达到三亿,韦理的年收入将接近千万。
林志超并不想给韦理太久的时间,毕竟他擅长的是股权结构重组、资产重整,并不擅长经营。和记黄埔自今年开始,实际上得靠经营来发展了。
“最近黄金大跌,我当然让长实集团拿出1亿港币抄底黄金,从香港金银贸易场、本地伦敦金市等渠道,购入现货黄金。和记黄埔可以同样拿出1亿港币抄底,算是作为一项金融投资。”
韦理正打算严正拒绝,毕竟前任祈德尊就是炒金融产品,而丢失和记黄埔,并让企业陷入困境的。不过他很快收回喉咙的话,因为他想到一个可能打击林志超声望的事情。
“这金价暴跌,万一继续下跌该怎么办?”韦理故意说道。
李察信也皱眉道:“1亿港币对和记黄埔是不少的资金,投资非核心业务,一旦损失,会让和记黄埔刚刚好的局面,会出现不利情况。”
林志超说道:“投资黄金,比投资股票牢靠的多,这项投资我很有信心。若是能增加非经常利润,能让和记黄埔更快的走出低谷。”
韦理趁机说道:“既然林爵士如此提议,那我们进行举手表决这项投资吧!”
结果不用说,本来支持的不到一半,结果韦理举手支持,随后李察信等人也举手表示支持,高票通过了这项决议。
林志超心里想笑,韦理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林志超可能存在着影响力锐减、威望大跌的情况。殊不知,先不说黄金随着伊朗政变而会上涨,1979年更是黄金年;就是这件事本身,又怎么可能对一个拥有43.8%以上股权,甚至更多的大股东产生什么影响力呢?
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是假的。
更何况,林志超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自己的影响力,也是在算计韦理,让他早点滚蛋。按照林志超的计划,韦理将在八十年代前,离开和记黄埔,这样可以省掉不少钱。
和记黄埔顺利通过林志超的投资建议,拿出1亿港币投资黄金现货,也就差不多2.5吨的黄金左右。
按照林志超的预估,明年底将赚取1亿多的利润,这样一来,和记黄埔在明年1979年的利润将达到3亿多,大大缓解债务高筑的情况。
至于私有化旗下公司,则只能1982年以后进行了,趁着股市低谷,可以减少资金开出。
11月下旬,林志超布置了‘林氏家族办公室’、‘维港投资’事宜。
他首先从环球集团拿出60亿港币的资金,其中18亿(约3亿美金)注入家族办公室,用于林志超熟悉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这些股票包含麦当劳、沃尔玛、可口可乐、耐克、肯德基等,主要是看中他们长期稳定的发展,并且有不菲的分红。
又拿出42亿港币,注入维港投资,则用于黄金现货投资。维港投资本来就持有200吨黄金,而这42亿港币,差不多可以买下80~90吨的黄金。
此次购买黄金,林志超打算让香港完成40吨额度,所以他再次邀请郑裕桐协助。
两人在新落成的新世界酒店,一起喝下午茶。
“郑生,这次我想委托周大福替我采购20吨金条,最好在两个月完成。”
郑裕桐惊讶一番后,笑着说道:“我说林生呢,你这手笔大得吓人,你知道香港一年才进口黄金110吨嘛?”
林志超说道:“这个数据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很快香港的进口能达到两百万吨以上,毕竟我们作为亚洲第二大旅游地区,游客的购买力是很惊人的。老郑若是信得过我,也可以储备点,降低首饰的成本价格。”
郑裕桐毫不犹豫的说道:“我当然信得过你的眼光,那好,这件事我给你办得妥妥当当的。”
“佣金该多少是多少?”
“绝对不能收,最多收你个成本费用。上次你指点我储备黄金,替我省了上千万多呢”
林志超便不再劝!
周大福是香港三大珠宝品牌,也是进口黄金的大户,若是郑裕桐也存了两吨,能赚好几千万港币呢!
而林志超除了委托周大福外,还能从金银贸易场、本地伦敦金市(全球五大金商参与)获得黄金现货。更不要说,香港的金店都有金条买卖的业务,只是成本稍高一点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