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一张大网】(1 / 2)
香港会。
林志超和港督葛亮洪会谈不久,便又受到工商署处长石益智的邀请。他大概明白,是葛亮洪的授意,让石益智听听林志超的看法,有利于香港工商业的发展。
石益智作为工商署处长,可以说是香港商人的‘直属上司’,但对于大型财团来说,他一个工商署处长也很难拿捏;毕竟,大型财团的首脑可以直接和港督沟通。
当然了,大家还是会非常给工商署处长的面子,毕竟也是手底下吃饭。
另外一边,石益智也惊叹林志超擅长交际,居然连港督葛亮洪都非常倚重,让他这个工商署处长多和林志超谈谈,表面上说是听听企业家的民意。
实际上呢,怕是林志超深得港督的信赖,毕竟让一个工商署处长约一名商人,多多少少有些降低身份。
不过石益智不敢不从,去年他差点没有获得葛亮洪的信任,从二级官学生升级到一级官学生的过程,有些曲折。
想到这些,他心中叹叹气。
从他当年入读剑桥大学女王学院不过深造一年就被英国殖民地部遴选特聘,以二级官学生身份抵达香港开始殖民地官员生涯算起,迄今已经十六年,当年风度翩翩的英国青年,如今成了一个能熟练使用粤语,重庆话,沪市话与华夏人交谈的华夏通,从起步就是二级官学生的政务官身份,历经整个二战,仕途生涯一路辗转香港,马来西亚,重庆,广东,伦敦,最终又回到香港。多年的二级官学生终于在去年熬出头,成为一级官学生。
不过当初同年以二级官学生身份加入英国殖民地部的年轻政务官们,很多早已经是一级官学生,甚至还有一些身份特殊的已经成为首长级官学生。
所以,他的仕途算不上优秀!
这一切,并不是他不够优秀,也不是他资历不够,而是因为他的妻子是一位澳大利亚土著。
否则,就算战后论功行赏比不上那些参战同事的军功,但是在英国海外殖民地经济和政务方面的苦劳也不少,而且作为真正的香港通,战后英国殖民地部曾经在1944年把他列为香港计划小组的九名核心成员之一,负责制定英国对香港战后的管治政策,为日本一旦战败投降和香港回归英国管治作好准备,是他战前的老上司麦道高亲自提议把他列入核心成员之中的,但是最终因为妻子那个澳洲原住民的身份,又被剔除出去继续留在伦敦,没能与小组其他人同时返回香港,瓜分战后功劳和职位。
如果不是新任总督葛量洪与前任总督杨慕琦政见相左,石智益缜密分析伦敦和香港局势之后,对当时还未正式就任的葛量洪公开表示支持态度,先布了这招棋示好葛量洪,怕是如今连工商署处长都坐不上。
就算是如此,他如今也要放下身份,去和一位华商交流,甚至可以说是请教。
“石处长,你好!”
“林先生”
两人一见面,石益智语气难免有些生硬。
林志超假装不知道原因,并主动交际起来。
“石处长上任以来,在贸易、工业、海关事务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我代表工商界表示感谢。”他客套的说道。
石益智心态还是很快恢复正常,并说道:“我上任以来,正是香港工商最艰难的时候,花费很大精力是理所当然。只可惜,有些事情不是香港一地的事情,国际形势才是真正影响香港工商的因素。林先生,你说是不是?”
他是香港的工商署处长,本来的职责是为香港工商考虑,但又不得不听从上面的命令,打击走私等。当然,好在包括港督在内的上司们,普遍是支持‘表里不一’,还是不要赶尽杀绝,否则香港商业将彻底瘫痪。
林志超点点头,随后又说道:“但现在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双方都没有办法取得‘胜利’,我看和谈的希望很大。所以,香港工商界对于原材料供应紧张、战争对香港转口贸易的打击、港日贸易逆差等问题,都表示很关切。”
谈到正式工作,石益智非常认真,回道:“战争结束,这些都是我们工商署迫切解决的问题,请林先生放心。”随即又说道:“林先生是实业家,不知道有没有好的建议给我们,我愿意洗耳恭听?”
林志超说道:“好的办法我确实想不到,但我会在战后大量投资工业,我看好香港的工业发展,纺织、成衣、塑胶、玩具这些产业都将成为‘来料加工’的好方向。香港经济腾飞只有靠加工业,为香港赚取外汇还得靠加工业。”
石益智说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如果香港的资本都像林先生这样有信心,我相信战后香港的工业快速发展不是问题。”
两人接下来又讨论了一些细节,林志超甚至说道:“比如欧美留行的嬉皮士运动,男青年披着女士的长发招摇过市,他们头上便是带着假发。假发并不是真的假发,而是用真头发制作,目前全球的假发主要产自法国,这一行门槛不高,倘若香港获得现代化生产的秘密,那么将成为全球假发基地。”
石益智顿时激动的说道:“林先生不愧是实业家,伱这个想法很高。”稍微冷静一下后,他补充道:“现在的前提是战争结束,香港产品才有可能进入美国的市场。不过战争总会结束,所以林先生应给投资假发产业。”
在石益智看来,只要林志超投资这个产业,随后便有人跟风,从未整个香港拥有了这个产业。
林志超点头说道:“当然。我不仅要投资这个产业,以后还会带动愿意做这个产业的人一起做。”
石益智顿时佩服的说道:“林先生无私奉献,让人敬佩!”他不认为林志超会说假话,因为没有必要在他面前说。
林志超坦然说道:“这种产业毕竟属于轻工业,技术含量不高,与其视为珍宝,还不如大家一起来分享。”
好比他若是能生产,不出三个月就有第二家,不出一年香港就有很多家生产假发,形成一个产业链。
所以,林志超决定,不管是假发也好,塑胶花也好,他只要学会了,不会藏私。有人愿意来工厂考察,可以同意。
然后,林志超再成立协会,担任商会会长,给予行业指导。
赚钱不是目的,目的是提升社会的声望。
毕竟塑胶花和假发,一年能为他提供几百万利润,简直是洒洒水。
石益智随后便热心的和林志超聊起来,他觉得此行一点也不委屈了,反而是觉得很有用的一次聚会。
差不多最后的时候,林志超说道:“石处长,我最近在筹备一个慈善组织——乐施会葛慕莲夫人是理事会主席,我听说石处长夫人出自圣公会,又是水文学家,不知道她有没有进入乐施会成为理事,参与这个慈善事业。”
石益智心中大喜,但表情却沉着的说道:“这是一件好事,不过我得征询一下妻子的意见。”
“当然”
工商署处长对于林志超来说,也算个人脉。
前世又人批评李家成,香港的议员一度有很多都是其‘门客’,直到肥彭这个港督上位后,才撤掉那些‘李氏议员’。
在香港和政府人员做朋友,不一定是‘行~贿’,但至少是有好处的。
而林志超作为船王、实业家,自然也要有这方面的人脉,不仅香港如此,以后全球也要结交政要。
回到家里的石益智,将林志超的提议告知了夫人贝斯。
“亲爱的,真的嘛?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呀,倘若我真的可以加入这个乐施会,成为发起人之一,那么我就能和葛慕莲夫人成为同事,我也可以凭借这个乐施会洗刷带给你的‘耻辱’,那些伦敦贵族不会再把称之为‘澳洲土著’”贝斯夫人已经语无伦次。
她知道,因为澳洲出身的她,给自己丈夫的仕途带来了负面影响。伦敦那些贵族,连美国人都看不起,更不要说一个澳洲土著了。
“夫人,不用在意那些人的想法,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是会支持你!”石益智深情的说道。
曾几何时,他也是天之骄子。当年他拿到学位后走出牛津大学时,三个政z组织邀请他加入担任助理秘书的意气风发;进入剑桥大学女王学院深造,不过一年就被殖民地部官员求贤若渴,邀请他去为女王远赴海外管理殖民地。
自己在伦敦圣公会遇到自己妻子,交往,在教友见证下向妻子求婚时,对方喜极而泣的带泪笑脸。自己对妻子语气肯定的表示,无论发生什么,自己都会改变她以后的人生。
如今,他又怎么会怪罪妻子‘澳洲人’的身份呢!
和葛亮洪总督一比较,是他自己时运不济,做不成总督,否则自己的妻子也不会迟迟融入不了香港会的官太太圈。
“亲爱的,我知道!不过现在既然机会来临了,我自然要为你,也为我争气。这个乐施会是林志超的主意,看样子是讨好葛慕莲夫人或者说港督,但葛慕莲势必不想亲力亲为。若是我可以在这个乐施会多做一些工作,那么我就能和她成为好朋友,以后我们在香港会就更有地位。”
石益智点点头,说道:“这个乐施会是林志超在筹办,倘若有他举荐你成为副主席,那么葛慕莲夫人是不会反对的。只要你热爱这个工作,我愿意为你拉下身份,去林志超那里说。”
贝斯夫人说道:“当然是我们夫妻邀请林志超和他夫人一起吃饭,就以我热爱公益事业为契机,主动推销自己的。”
石益智一想,确实如此。
“好”
随着乐施会的筹备,越来越多的香港名人加入,连香港圣公会教区主教何华明都加入其中,成为筹备委员之一;与此同时,也获得伦敦‘oxfordmitteeforfaminerelief’的鼎力支持,当然两者是独立运行的,丝毫没有联系。
许彩英是两位副主席之一(另外一位为贝斯夫人,林志超自然全力帮助自己的妻子展开慈善事业,并捐出1万港币作为乐施会的启动资金。
1万港币是什么概念,去年九龙城东头村发生火灾,获得社会的捐款才2多万港币。1万港币捐款,可以去竞选东华三院和保良局的主席。
林志超虽然不在乐施会担任具体职位,但却打算管到底,待时机成熟,将一个制度完善的‘乐施会’交给社会人士。包括理事会成员,都不再是名流贵族富太,而是真正成为一个社会公益组织。
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任何云彩。
毕竟,林氏家族有‘林志超基金会’要去做。
圣公会的一间房子里,乐施会的主要代表人物纷纷到场,举办了一个正式的会议,参加的成员有林志超、许彩英、葛慕莲、贝斯、何华明、简悦强等发起人。
简悦强是简东浦的儿子,是香港的大律师,和林志超也走得很近,自然被林志超拉来当律师代表。
何华明作为圣公会主教,拥有非常好的人脉关系,特别是‘乐施会’打算尽最大限度的节俭‘运营成本’,所以来里面工作的不能是为了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