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群工地水鬼闭着眼在地底深处摸索(1 / 2)
杨志刚很久没有用过建模软件了,他一边回忆着使用方法,一边笨拙地操作键鼠,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才画了一个粗糙的草图。
“小顾你来看。”
杨志刚招呼顾伟山,吸引了其他人一起过来围观。
“你画的这个东西好眼熟。是梦里的那个奇怪的东西吗?”有人问道。
“是的。我用相似三角形法,粗略的测量出这个最外面的拱廊高度,大约在25公里到36公里。我取一个中位数,假设它3公里高,它上面的巨型圆环直径也假设3公里。上一次碰到无形墙的时候,穿梭机的角度大约跟垂线呈15度角,探索范围大约13公里。”
杨志刚指着屏幕上画出的一道弧线说道:“这道弧线是上一次的探索中,穿梭机贴着无形墙表面的行进路线。看到这道弧线切线的特征了吗?”
顾伟山说道:“这是某个拱廊的外表面。穿梭机在沿着拱廊外表面探索无果后,就从另外一个路线返回地面了。”
“没错。我们假设这个拱廊为一号拱廊,根据你们留下的坐标记录,如果你们当初继续前进若干公里——最多不会超过6公里,就会到达这个拱廊的边缘位置,看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是可以继续向这个巨型结构内部深入的,可惜你们放弃了。”
众人顿时觉得恍然大悟。
推导过程很浅显易懂,这些高学历的科研工作者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他们所有人都相信,那仅仅是一个梦而已。
只有杨志刚坚信那个梦是真的。
“所以接下来,如果我们按照预定计划到达这个点,继续沿着这个拱廊的表面前进,就能验证我的想法。”
“我觉得老杨说的有道理,你们有什么看法?”顾伟山问道。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杨志刚的想法。
其中一个名叫苗添的材料学家接着补充道:“根据在这个坐标附近的采样物来看,游离性铪和硼元素含量比较高。铪在地壳中含量极低,但是在这里却出现了含量异常的现象。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如果这些巨型结构真实存在,那么它可能是由铪或者硼的化合物构成。这是两种在极高温度下还能保持硬度的化合物。”
苗添的猜测,让大家兴奋起来。
碳化钽铪(ta4hfc5是目前自然界中熔点最高的物质,立方体氮化硼则是在高温下也能保持比金刚石硬度还高的物质。
目前人类已知最硬的材料,就是用于制造熔岩穿梭机的钻头和螺杆式推进器的材料,这种材料在极高压强下,硬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苗工,你是研究材料学的,你觉得铪和硼的化合物在什么条件下才会这么硬?”杨志刚问道。
“我只能给出大致的猜测。如果那东西是由这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构成,那么它的分子结构,很可能是一种更致密的结构。我们带回到地表的采样中,铪元素和硼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普通的自然化合物。”
“但是如果这两种元素的某种未知化合物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极高压强下会不会达到一个极高的硬度,我们还没有做过相关的试验。”
“要不要通知一下戴主任做一个相关的试验?”杨志刚问道。
“不行,我们拥有的铪元素太少了,根本没有足够的用于试验的量。”苗添摇摇头说道。
大家沉默了一会。
“看来目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验证老杨的想法。等着吧,现在下潜深度26公里,再有72公里左右就能到达上次的坐标点了。”苗添说道。
对于能够验证杨志刚想法这件事,团队成员都有点紧张且兴奋。
如果能够验证杨志刚的想法,那就意味着这个巨型结构不是天然结构。